由此例可以看出,外國演奏家在演奏中國作曲家或中國風格的作品時,中國演奏家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演奏家之間最為直接的合作方式傳播與推廣中國管弦樂作品及中國文化。中國音樂學院管弦係也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舉辦過多次這樣的對外交流活動,在如此的實踐中傳播中國音樂文化,並且對當今社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語
中國管弦樂經曆了百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音樂特性,也承擔了自身的文化功能。在傳播西方經典音樂文化方麵,從學習到逐漸深入,我們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光陰。西方音樂豐富了國人的音樂文化生活,西方管弦樂作品也逐漸成為很多國人重要的審美對象,這成為中國管弦樂在當今社會的功能和意義的重要體現。然而,正如有位專家在評論中國管弦交響樂百年發展時所說:“國運興,則文運興,則交響樂興;國運衰,則文運衰,則交響樂衰。交響音樂的發展,既依賴於國家、民族、文化的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推動著國家、民族、文化的發展。”③當今中國正經曆經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曆史時期,政府提出了文化強國的戰略指導思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管弦樂不僅要承擔傳播西方音樂文化的使命,更應該在傳承、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方麵發揮與時俱進的文化功能。中國管弦樂文化的對外輸出不僅是因為我們的音樂文化需要被世界了解,更符合當今世界追求多元音樂文化的潮流,中國管弦樂也必將豐富世界管弦樂的文化內涵,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因此,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立足國內,並不斷推動中國管弦樂在世界中的傳播與交流,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管弦係始終堅持的宏圖路向。
注釋:
①韓國鐄.中國的第一個西洋管弦樂隊——北京赫德樂隊[J].音樂研究,1990(2):52.
②梁茂春.交響樂的中國化之路(上)——中國當代管弦樂創作四十年發展曆程[J].交響,1991(1):25.
③ 梁茂春.中國交響音樂博覽[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中國音樂學院管弦係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