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院派的文化追求(2 / 3)

跨出校園的影像創作文化活動還包括涵容在大學生電影節中的“第二屆微電影精品大賽”,不同於學生原創作品,這是麵向社會青年人的影像創作展示交流,由中國著名的視頻網站選送更為成熟的微電影創作,其作者不限,自然創作形態和投資就更為多樣。這是2011年開始的賽事,也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始終密切關注著電影創作和電影產業的新領域、新現象與新模式的體現。實質上,微電影精品大賽是為促進中國電影在內容形態和傳播模式的不斷創新,追隨時代躍進而探索電影發展的時代脈絡與發展趨勢。第二屆微電影精品大賽自3月初啟動後,收到來自優酷原創、土豆網、騰訊視頻、網易娛樂、愛奇藝、鳳凰視頻等十餘家國內最知名視頻網站精選推薦的百餘部微電影參賽,力求打造國內最高水準的微電影評選盛事。本賽事以參賽作品“少而精”為鮮明特色,期待通過此活動,發掘和鼓勵新銳電影創作人才,給眾多優秀國產網絡電影提供展現風采、促進成長的閃亮舞台。本賽事參賽作品和4月26日專設的頒獎儀式在網絡上播映,得到廣泛的好評。

作為文化盛事,大學生電影節全方位的文化施展拳腳適應著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這裏還包含著第五屆大學生影評大賽和第四屆大學生主持人大賽。大學生影評大賽持續多年,貼合大學生的能力發揮,其目的是以征文比賽的形式,激勵大學生群體對中國電影的興趣和關愛,發掘大學生群體中的電影理論與批評人才,努力打造屬於大學生自己的電影學術品牌。大賽要求參賽者以第十九、二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入圍影片,和第十五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第二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入圍影片為評論對象,力求評論的創造性和獨特性,是電影節“大學生評”特色的集中體現。而前四屆影評大賽,有來自全國各地近百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積極參與,呈現出參與程度廣、參與積極性高、參選作品內容豐富多彩、作品質量上乘等特點。作品從主題思想、人物特點、美學標準、電影特性等多種角度出發,對國產影片進行深入探討,體現出較強的思想性和專業性。本屆大賽按照慣例征集作品後將在下半年展開評獎和授獎儀式。

第四屆大學生主持人大賽的成功同樣建立在校園文化和人才推舉的基礎上。大學生主持人大賽是由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電影衛星頻道節目中心主辦的全國性重要賽事。第四屆大學生主持人大賽於2013年2月初啟動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千餘名大學生的參賽視頻。本屆選拔活動以“激揚青春魅力,成就主持夢想”為口號,除設置初賽、複賽和決賽環節外,還在優酷網上首次開設網絡視頻票選環節,視頻點擊量和評論量最高的兩名選手可以直接晉級決賽。決賽於2013 年4月20日在北京舉行,並由知名網站進行全程網絡直播。最終22名選手脫穎而出,成功晉級決賽。他們中既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的大陸選手,也有來自中國香港浸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港台、匈牙利選手。選手們各顯風采,自如應賽,現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最終,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吳沄睿以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各位評委老師、大眾評審以及現場觀眾們的一致認同,摘得桂冠。來自北京大學的王帆和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丁喆也同樣以優秀的表現征服現場,分獲亞軍和季軍。深圳大學的溫心在複活環節中複活,成功晉級四強。前四強選手登上5月13日第二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頒獎典禮的舞台,與CCTV—6當家花旦經緯一同成功主持了閉幕頒獎晚會。

此外,本屆電影節還舉行了“大眾最喜愛的中國電影歌曲”評選暨征文活動,這是為了紀念為中國電影貢獻才智、增彩添輝的無數音樂工作者,並進一步推動我國電影音樂事業發展而設立的大型評選活動。這也是我國首次舉辦對百年中國優秀電影歌曲的全麵回顧和評選,對梳理中國百年電影音樂發展曆史、全麵促進當前電影音樂創作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與此同時,為了激發大眾對於優秀電影歌曲的深厚感情,本屆電影節還舉行全國範圍內的“感動我心的中國電影歌曲”抒懷征文活動,讓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電影觀眾,有機會分享那些觸動心靈的電影歌曲,講述圍繞它們發生的一個個動人故事。

大學生電影節的文化學術重頭呈現,還必須提到相關的係列學術研討會,這是學院派風格的集中展示。大學以學理探究見長,學者以理性闡釋為本。對於中國電影的文化見識需要展示的舞台,故大學生電影節每一屆都有若幹個研討吸引著學子們。而每年在電影節期間舉辦的豐富的學術研討會,也是“學術品位”這一宗旨的重要體現。今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除了在北京師範大學主會場,還在西南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等舉辦研討會,由於簽證耽誤,倡導並在台灣中央大學、台灣藝術大學舉行的研討會隻派出個別獲得簽證的代表參加,將在11月繼續舉行相關展示和研討。也同樣是因為簽證延誤而在加拿大影視傳媒中心等境外合作舉行的研討會,將順延在7月舉行。國外研討會從2011年開始已經持續進行。但在國內的電影學術研討始終不斷,西南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分別舉行了一場電影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分別是“新媒體時代的影視創作走向”和“跨媒介時代的影視傳播”,研討會不僅立足於當下網絡新媒體的文化所造就的影視創作和傳播的特定現象,還致力於邀請各地專家到京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而研討會的師生交流的氣息也是一般學術研討會所難以見及的。師生們津津樂道於研討,並且期望這一形式繼續下去。而“法國電影專題研討”的獨特性在於和國際潮流呼應,專家與企業、創作者、學生同場對話,靈活而活躍的現場氣氛,使得研討成為思想碰撞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