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阮西瓊的野心(1 / 3)

早在司馬宏大軍逼近,兩方夾擊之際,阮國內就已經收到了消息,明白阮國大勢已去。

所以,在司馬宏剛一取得優勢的時候,很多世家大族就開始了謀劃,廣積糧草和金銀,以圖日後向蒼軍獻降的時候,能有一個好下場。

世家大族們相信,蒼國若是要吞並阮國這樣一個大國,絕不會在滅國之初,就弄得麻煩重重,這樣不僅僅是讓蒼國皇帝沒有顏麵,而且增加了蒼國統一天下的難度,阻擋了其浩浩雄心。

唯其如此,大戰剛開始,很多世族就已經做這兩種打算了。

很多阮國的老百姓更對於滅國之戰無感,幾經沉浮,他們從各自的國家變成了阮國的臣民,實際上對於天下大勢並不關心,想要一群在地裏種田,一輩子沒出過村鎮,不知道皇帝是誰的老百姓談及愛國?這簡直就是一句笑話。

阮國朝堂,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以皇族為首,大臣們為輔,主張抵擋蒼軍。

一派是以世家大族為首,國內貴族們紛紛響應,懇請歸順蒼國,換取有條件投降,保住皇族和貴族的利益。

雙方各自的利益糾葛且不提,最主要的是這個時候阮國已經組織不起多少力量抵抗了。

糧草什麼的暫且不提,世家大族若是上下一心,湊出來一些還是可以。

主要就是兵將。

組織起一支大軍可不僅僅是拚湊人數那麼簡單,臨時征召建立的軍隊,隻能叫做烏合之眾,唯有經過艱苦的訓練和協同作戰,才算是一支經打的軍隊,尤其是麵對強大的蒼軍,兵將素質要非常好才行。

匆忙之間,根本不能成軍。

也就是說,如果前線軍隊潰敗,阮國已經沒有能力抵擋蒼軍了。

而前線的軍隊會不會輸了?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因為自從被蒼軍截擊了糧道,在行軍速度上一直弱上許多的阮軍,根本無法奈何劉丁山所率領的十萬大軍,糧草運輸極為艱難,隻能通過小線路補給,軍中早就因為缺糧而人心惶惶,大雪封山,隻是勉強支撐罷了,一旦遭遇大戰,在兩方夾擊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贏的可能。

基於此,早在阮軍沒有潰敗之前,就有不少世族在準備後路。

如今,前線阮軍已經潰敗,朝堂內的投降派自然更加的多了,就連一些皇族和王族,也有所動搖,覺得該向蒼國投降,以保住自身的榮華和優勢。

此時,司馬宏率領大軍已經逼近了阮國腹地的福安城,得知阮國女帝在組織大軍布防,便立即做下了決斷,讓麾下各路兵馬逐一拔除阮城之外的城邑,使阮城成為徹底失去外力救援的孤城,奪城時日根據阮國內的具體反應而決定。

部署妥當後,司馬宏率領大軍直接橫斷了援護阮城的幾路府兵,隻差一步就可以逼近阮城。

針對阮國的特殊情況,攻破阮城已經不是目標,而是要將阮國女帝和皇族一望打盡不留隱患,所以策略就是不求快,唯求穩,見戰則戰,務求擊潰沿途所有阮軍,同樣也不求下城,唯求敗軍,爭取來兩個月之內掃清阮城東境和南境的所有軍隊。

方略既定,司馬宏的特使飛騎日夜兼程趕赴蒼城,給蒼國朝廷報信。

未幾,楊沐的親筆信就到了:“愛卿目下方略,朕深以為是,滅阮不求一鼓而定,唯求明度時勢,大定阮國,明年春夏,再下苦功也不遲,屆時朕將親臨阮城,此中的方略,愛卿審時度勢,軍中自行定奪便可。”

在親筆信之後,還有一封密信,司馬宏打開一看,便覺得有些古怪,而內容上總的來說就是一點——務必要生擒阮國女帝,而且要仔細照料,不能怠慢。

這讓司馬宏十分疑惑。

在過去曆次滅國戰爭中,也沒聽說哪個皇帝會被區別對待,就比如莽國皇帝,一頭撞在轅木上死了,都沒有得到朝廷一封撫慰函件,甚至沒得到正名和體麵下葬,可見朝廷對於各國皇帝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配合歸順和安定人心固然好,死了也沒什麼關係。

兩者之間,各有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