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皇後便將頭依偎在楊沐的懷裏,靜靜的眺望遠方。
在楊沐的授意下,宮中傳出消息,說皇帝陛下與民同樂,已經登上了忘憂台,遠遠觀看大家的慶典。
很快,城中更為沸騰了。
在一片沸騰之中,百姓們紛紛朝著忘憂台的方向跪拜,山呼萬歲。
這一切,被楊沐等人站在忘憂台上,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
天意?
民意?
已經說不清楚了。
一直到深夜,慶典還沒有結束。
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果然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為何雲國被滅,國不沸騰?
範國被滅,國不沸騰?
偏偏晉國被滅之後,舉國歡騰?
這,便是因為國內的有識之士眾多的緣故。
……
深夜,左丞相府。
孔尚賢獨自小酌,望著橘紅的燈火,一言不發。
他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泱泱蒼國麵臨的新抉擇。
首先,依陛下的強毅秉性與超凡膽略,以及萬事力求創新的為政之風,絕不會在一統天下之後走老路,滿足於做一個諸侯朝貢的天子。
其次,天下潮流與天下民心,也不容再有分封舊製,天下各地都已經開發完畢,蒼國的郡縣之製完美無缺,也被許多的國家所模仿。
再則,多年來皇帝陛下與諸多決事大臣會商大事,涉及未來天下至少有一個共識是明確的,蒼國必然結束數百年戰亂。
既然如此,新路何在?
重新架構天下文明的宏圖何在?
立即就凸顯出一個無法回避,也不容蒼國和天下回避的巨大難題。
在加上,如今的其餘幾大王朝,還對大禮王朝虎視眈眈,若是蒼國建立起了一個大蒼王朝,能保永享太平?
蒼國一統天下,他這個丞相,就不僅僅是蒼國的丞相,而是一統天下的大蒼王朝的丞相,是天下立製的主要所在……每每想到此處,他便奮激不能自已。
身為一個讀書人,他比很多人都幸運,能夠遇到一個明君,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
他孔尚賢,將與皇帝陛下共創新的文明,開萬世之基業,如此功績,如浩浩江河傳之不朽。
此等功業,可遇而不可求也,夫複何言!
就此,他就根據過去與皇帝陛下所討論的,融入一些學子的思想,奮筆疾書,寫下了本奏折。
第二日,楊沐在案頭,就看到了。
良久默然,楊沐一拍掌高聲道:“舉綱張目,大開茅塞!”
孔尚賢笑道:“陛下,此乃廟堂曆年共識,臣歸總整理而已。臣已草成上書一卷,供陛下決斷。”
楊沐頗具意味地笑了:“愛卿已經如此急不可耐了嗎?”
孔尚賢淡淡一笑道:“陛下,此中尚未包括目下該當立即著手的幾件大事。”
楊沐說道:“當務之急,也是開手之事,正巧今日風和日麗,正當與你痛飲一番。”
叫來了禦酒,二人便在殿內大喝。
兩人對飲了三大爵,孔尚賢便說起了開手三件大事。
封賞功臣將士。
撫慰蒼國民眾。
安定天下人心。
楊沐點點頭,欣然認可。
不一會兒,君臣兩人開始探討起來,如何的製定其中的具體方略。
一個下午,君臣便寫了一個書冊。
楊沐的決斷很明確,要求各地大臣一月之內思謀諸事應對,在十月末行大朝會議決,確定文武百官、將士臣民、各國人士於一統天下之功績。
並且,擬定封賞詔書,籌劃朝會大行封賞。
這件事非同小可,既是激勵朝野的喜慶盛事,又是撫慰天下人士的安定民心長策。
更要緊的是,這是一樁繁劇而縝密的事務,牽涉麵之多幾乎涉及所有臣民,尤其也包括了那些剛吞並的地盤,例如晉國之類的。
要在一月之內備細列出卻是談何容易?
然則,對此大事,孔尚賢沒有絲毫的畏難之心,立即全副身心地撲了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