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歸義軍團大元帥杜邊的飛騎遊擊的戰略,起到了作用,在康國內屢次大勝秦堪麾下的晉軍。
早已經失去了民心的晉康聯軍,節節敗退,陷入了孤立無援,進退兩難的境地。
糧草斷絕,又深陷孤山,晉軍竟然宰殺馬匹為食,勉強度日。
繞是如此,十幾萬人的大軍,每日耗費的糧草也是巨大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秦堪便隻能下令大軍,繼續北撤,進入晉國境內。
很明顯的,這是一個自保策略。
比起被歸義軍的飛騎困死在深山裏,至少還能夠保下一些軍隊,留待日後。
隻不過,康國北部與晉國邊境,存在一道天然的屏障,都是一些原始叢林,毒蟲猛獸遍地,這一轉移出去,不知道要在中途死掉多少人。
而要重新進入到康國境內,那就隻能是再繞一個圈子了。
對此,杜邊也是喜聞樂見,並不使出什麼幹擾。
別看這些天,是他一直追著秦堪大軍打,實際上深山溝溝裏打仗,並不是歸義軍的強項,半個月來傷亡也頗為重大。
而他歸義軍的戰略目的,隻是為了占據康國,對晉國的東境造成威脅。
秦堪一旦率領大軍撤出,那麼歸義軍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反而還能夠贏得更多的時間。
七月,是聯軍和蒼軍最為難熬的時候。
兩方人馬,雖然互有傷亡,但是交戰也大多在邊境之地,並未損傷根基。
不過,或許是天意,今年晉國的東南一帶的產糧大地,遭逢了大旱,終日豔陽高照塵土飛揚,動輒旬日不散。
晉國在過去本就是天下的文化中心,方士神鬼之說甚重,遭逢如此天變,各式流言一時大起,紛紛預言晉國享國日久,到了滅亡之機,又遭到蒼國的一番推波助瀾,明間普遍認為,晉國遭受天譴,將有巨大劫難。
流言彌漫,各地盜賊蜂擁而生,劫掠百姓之事層出不窮。
晉國的朝野之間,頓時惶惶不安,各地的封王和世家大族們一麵聚結私兵靖亂,一麵紛紛上書晉國朝廷平定民匪,一時間弄得晉國皇帝王涵寧六神無主,失了方寸。
左右思忖,君臣都是一籌莫展。
“難道,真是上天要亡晉國?”
王涵寧在皇宮中,仰天而歎,兩手一攤,無可奈何。
要知道,晉軍在前線打仗,這後勤之事,基本上就全賴君臣籌措了,本來這些年晉國要發展,就要兌換大量的大蒼幣,沒有太多的積糧,又遭逢蒼國的一番貨幣戰洗劫,糧草的籌措十分艱難。
今年又是欠收之年,民間百姓家中尚沒有餘糧,拿什麼來繳納賦稅,籌措軍糧?
若是強行征糧,必然要殃及全國,若是激起民變,那無異於後院起火,等於是自掘墳墓,憑空給了蒼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