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太子曆練(1 / 2)

晉國實力,徒然大弱。

不得不求救於阮國和魏國,要求看在聯軍的份上,分別承擔軍糧。

對此,阮魏兩國隻是稍稍了解了一下情況,便也無可奈何的同意了,頓時三國聯軍的軍糧供給,變成了兩國承擔。

九月初,楊沐與丞相孔尚賢和曾十三通盤瀏覽了所有的針對晉國的文書,君臣三人一致評判,攻占晉國的火候已經到了。

隻要處置得當,攻打晉國完全可以像當初的伐晉之戰一樣,一路直擊晉國腹地。

到時候,晉國的前線軍隊,就不得不回防。

前線膠著的戰局,立即就會被打破。

到時候,晉國被牽著鼻子走,拆東牆補西牆,便是有百萬大軍,也得被活活拖累耗死。

君臣謀定,便計劃讓各方加急行軍,另外在國中征召五十萬府兵,準備做最後的攻晉之戰,一舉拿下此國。

以蒼國目前的國力,要想不損傷根基,這五十萬府兵,已經是極限了。

然則,便在楊沐的詔書擬定好的時候,前線突然傳來了緊急軍報,阮國新征六十萬大軍,衝擊駐守楚地北部的青龍軍,欲圖從蒼國南部,一舉切入到蒼國!

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沐趕緊召集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說實話,阮國的這一招讓楊沐十分頭疼。

而且他知道,如果不是因為貨幣戰的幹擾,或許在兩個月前,阮國就會如此行動了。

阮國組織六十萬大軍進擊蒼國西南境,這是一個極為冒險的舉措。

戰線太長,中間的糧草補給必然是一個大問題,一個不好,或許就是一場崩。

但是如果成功了,也能給蒼國帶來巨大的麻煩,影響整個戰局。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招與蒼國正準備施行的攻伐晉國戰略,是十分相像的,也可以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是魏國的六十萬新軍,楊沐可能不會這麼重視。

因為,這涉及到阮國的一項國策。

那就是在過去,蒼國施行了一種屯兵和預備役製度,規定凡是年滿十六歲的身體無缺陷或者疾病的男性青壯年,都要接受一次軍事訓練。

之後每隔三年,農閑時節,都要去當地的軍營裏點卯,學習戰場上的拚殺之術。

這樣一來,可以征召的新兵,都能夠拿起武器,轉化為職業的軍卒。

看到這個好處,同樣國力強盛的阮國,也在效仿,而且更為徹底,將其納入了賦稅的範疇,也就是說參加訓練的青壯年,不僅僅是義務,而且還能夠減免個人的賦稅。

所以說,這六十萬大軍讓楊沐十分的忌憚。

若是沒有一個軍團抵擋,隻怕是整個蒼國南境,都會被其攻破。

可是,現如今六大軍團都有戰事,青龍軍團雖然沒有鏖戰,人數也有五十餘萬,卻是肩負著鎮守整個莽地、楚地、雲地、範地的重任,兵力分散,無法調撥出讓人馬。

僅僅靠新蒼城周圍的五萬禁衛軍,與各地的府兵,還不太夠看。

危機刻不容緩!

君臣連夜密商,楊沐最終拍案:“蒼國寧可一統腳步稍緩,也不能冒險讓阮軍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