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給了各國吃了一顆定心丸,發現大蒼幣的種種好處後,便沒有了顧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各國已經完全離不開紙鈔,像晉國和範國這種把大蒼幣納入到法定貨幣的國家,白銀流通量的比例,已經是少之又少。
這些年來,紙鈔的流通量一直很穩定,而且不會因為新的白銀礦的開采而出現貶值,所以各國都用著很放心,一些世家大族甚至是國庫,都開始儲存紙鈔。
民間百姓的交易,也習慣用“塊”這個單位名詞開展交易,進行結算。
撇開各國官府不說,從某種程度上,蒼國的大蒼幣,也就是各國所稱的紙鈔,地位已經比白銀更加的重要。
阮采蕊猛然想起,紙鈔就是大蒼幣,而大蒼幣是由蒼國朝廷印製的,在各國相安無事的和平年代,蒼國為了讓物價穩定,肯定不會印製太多的大蒼幣,以免幹擾市場,讓百姓手中的錢財縮水。
但是,一旦到了戰爭時期呢?
阮采蕊終於想到了最關鍵的一點!
其實,也無怪乎阮采蕊到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沒有金融方麵的概念,也沒有經濟學常識,商人買賣貨物,無外乎低買高賣,誰出的價錢高就賣給誰,沒有什麼特別的彎彎繞繞。
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叫做通貨膨脹。
所以,當蒼國在這些國家裏麵,濫發貨幣的時候,帶動了一大波通貨膨脹,等到那些老百姓手中的紙鈔變成了一堆廢紙的時候,阮采蕊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蒼國的陰謀!
“太可怕了!”
想通了這一點,阮采蕊出了一身冷汗,這太恐怖了。
假設一個普通的家庭,家裏有十萬塊錢的紙鈔,通貨膨脹一來,物價翻了幾倍,發現自己這十萬塊錢的紙鈔,隻能夠買兩萬塊錢的東西。
這不就是等於,老百姓平白無故的,遭受了一波洗劫麼?
細極思恐,阮采蕊立即召集了一眾大臣商議,聽說了皇帝陛下的推斷之後,眾臣的臉上紛紛冒出了一層細汗。
這不僅關乎國家利益,也關乎各大家族的利益。
沿著阮采蕊的思路,眾臣一商議,都認定這是蒼國的陰謀,布局了十幾年,故意在這個時候引發,就是要讓諸國民生不安。
所謂的米糧價格的上漲,隻不過是一個誘因罷了,畢竟紙鈔投放到市場上之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慢慢的通過流通而擴散,難以起到暴亂和恐慌的效果。
所以,蒼國故意推高米糧的價格,實際上隻是一個誘因,隻要米糧價格上漲了,那麼紙鈔貶值就像是一輛失控的馬車,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無法停下來。
當然,這些大臣們根本不會明白,所謂的貨幣,終究隻是一種一般等價物的符號罷了,就像是白銀,本身沒有任何的價值,隻不過因為其恰到好處的稀缺性,所以被當做貨幣使用,這才能夠交換,變得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