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品牌的力量(5)(2 / 3)

21.好品牌從名字開始

◎一語道破

一個好的品牌名稱不僅僅是一個好門麵,甚至關乎於公司的整體興衰成敗。

◎故事溯源

“東京通信工業”是20世紀50年代初,索尼公司剛剛成立時候的名字。浚社社長盛田昭夫在歐美旅行考察時十分驚訝但不無失望地發現,人們對他公司的名字,連發音都感到困難。倒是對他本人的名字更容易記住。

他感到必須改變公司的名稱,因為很明顯,如果人們連他公司的名稱都記不住,那還怎麼做生意呢?

盛田昭夫認為公司名稱與產品品名,一定要令人印象深刻。有感於RCA與AT&T這樣簡短有力的名字,他決定將公司名稱也改成四五個英文字母拚成的名字,這樣的名字肯定會令人記憶深刻。

他們曾經製造過盒式錄音帶,將新產品命名為“soni(盒式錄帝帶)”,就取自“sonic”(音波)的“soni”一詞。基於此前的命名經驗,公司開始著手給公司也換個新名稱。盛田昭夫和另一個創始人井深大,由盒式錄音帶的命名經驗,聯想到拉丁文“Sounds”一詞,這個詞有聲音的意思,十分符合公司的產品性質。然後進一步的思考後,受盛田先生最喜歡的歌”陽光男孩(“Sunny Boy”)的影響,他們將它英語化,改成了“Sonny”而且其中也有可愛之意。但是他們馬上就發現日文發音的“Sonny”意思是“賠錢”這當然不行了,所以又為了適應日本本土文化,他們把第二個n去掉。到此為止,索尼(Sony)的大名終於誕生了。並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不久之後,日本就同時出現了好幾家以“索尼”命名的公司,如“索尼”巧克力公司、“索尼”食品公司等等。為了保護公司的品牌,盛田昭夫提出上訴,要求法院根據“防止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嚴格製止其他公司以“索尼”來命名。

幾乎查遍了世界上各種字典,被告一方都沒有查到“索尼”這個詞,於是隻好接受法院這個判決。

從1960年開始,索尼公司在美國發行股票,1970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所上市。索尼公司終於成為世界上生產半導體收錄機、錄像機、彩色電視機等大型跨國公司之一。

◎行動指南

產品是可變的,品牌是不變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品牌形象比產品形象更為重要。而起個好的名稱是建立品牌形象的第一步。“索尼”這個名稱不僅含有與產品相關的意義,並且簡單、響亮、易記。有自己的獨創性而且沒有與是日本的風俗習慣相悖,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完美的品牌名稱。

22.“借屍還魂”的派克鋼筆

◎一語道破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絕對的成敗,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在原有基礎上的創造性突破往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讓公司和品牌反敗為勝。

◎故事溯源

1949年以前,派克公司生產鋼筆最負盛譽,又有新“自來水筆”推出,以至於該公司發展到四五十年代達到高峰期,中國鋼筆市場一度被“派克筆”所占領。然而之後,匈牙利的拜羅克兄弟發明了圓珠筆,圓珠筆實用、方便、廉價,一問世就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於是輕而易舉地就打破派克公司一統市場的局麵。派克公司生產大受打擊,身價也一落千丈。公司一籌莫展,幾乎瀕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