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災難前夕(2 / 2)

其實,九位戰區司令官都清楚這一點,也都知道如果行動慢了,那麼敵人在撤退後留下的將是一片廢墟。在丟失了所有殖民星係之後,僅僅依靠家園星係,人類聯邦必然會一蹶不振。

一個弱小的人類聯邦,恐怕連生存都得不到保障。

問題是,該把有限的軍團用在哪裏?

要知道,能夠動用的軍團還不到一千個,就算不考慮家園星係的防禦,而且對那些沒有獲得足夠武器裝備的軍團進行整編,也不可能同時出兵所有殖民星係,更別說把所有殖民星係從敵人手裏奪回來。

也就是說,必須做出選擇,或者說是取舍。

顯然,問題就在這裏。

別忘了,人類聯邦施行的是軍政合一的基本體製。雖然在和平時期,大權掌握在聯邦當局手裏,軍部沒有多少實權,但是沒人懷疑軍部的影響力,因為在任何時候,軍事大權都是由軍部掌握。如果隻是軍部,還沒什麼問題。關鍵是,軍部隻是一個把九個戰區聯合到一起的機構,人類聯邦的軍事大權其實是在九個戰區司令手上,而且軍部由九個戰區司令組成的委員會控製。也就是說,軍部對九個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不要說控製九個戰區,能夠讓九個戰區接受指令就很不錯了。

當然,關鍵還是在基本體製上。

雖然聯邦當局擁有行政管轄權,但是遠遠比不上由九個戰區掌握的軍事大權,特別是在殖民星係。在經過了近千年的發展之後,人類聯邦的轄區已被九個戰區瓜分完畢,聯邦當局的管轄權僅僅限於家園星係。簡單的說,九個戰區都是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正是那些被敵人侵占的殖民星係。

那麼,首先收複哪些殖民星係?

顯然,這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不管怎麼處理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的問題。

如果在以往,九個戰區肯定是各管各的,不會去管閑事,也不會讓他人來管閑事。問題是,現在不是過去。

矽魅大軍已經開始撤退,卻沒有撤走。如果有充足的兵力,九個戰區各行其事還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兵力本來就不充足,九個戰區分頭行動,等於是分散兵力,也就給了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

顯然,沒有人會去做這樣的蠢事。

在隻有大約一千個軍團的情況下,必須做出合理安排,也就得在出兵前訂下一份能夠讓所有人接受的作戰計劃,也就是收複失地的先後順序。要派先後順序,也就需要一個參照標準。結果就是,在這個標準上,軍部的九個大佬各持己見,而且都不肯讓步。有人提出應該以資源、特別是戰爭資源為準。有人提出應該以戰略價值,特別是地理位置為準。還有人提出應該以人口數量,以及自然環境為準。更有人提出應該以實際情況,即在戰爭中遭到的破壞程度為準。

標準沒有確定下來,出兵計劃也就隻是計劃,甚至連計劃都算不上,最多隻是一個美好的設想。

問題是,拖下去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

更何況,軍部在此之前已經發布了“全麵抗戰令”,等於承認了民間抵抗組織的合法地位。如果軍部遲遲沒有出兵,那麼這些抵抗組織有就權采取行動,包括收複失地,然後建立臨時性的軍管機構。要是讓民間抵抗組織捷足先登,那麼在軍部做出出兵決定的時候,恐怕已經沒有地方需要收複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

在軍部裏的九個大佬還在為出兵計劃爭執不休的時候,一些來自殖民星係的聯邦議員已經行動起來,紛紛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聯絡民間力量,設法為所在的殖民星係裏的抵抗組織提供支援。因為軍部與聯邦當局遲遲沒有為出兵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所以很多民間力量參與了進來。比如由玉家控製的那些企業已經開始為殖民星係的抵抗組織提供物資,還派去了武裝人員。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當越來越多的民間力量加入進來,不但軍部與聯邦當局的權威將受到動搖,恐怕連軍隊的地位都會受到影響。等到各個殖民星係的抵抗組織趕走入侵的敵人,建立起自己的政權,而且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權利支持,人類聯邦甚至會由此變得四分五裂。

必須采取行動,而且得盡快采取行動,絕不能繼續拖延下去了。

軍部無法達成一致,就隻能各自為陣。雖然兵力有限,無法收複所有殖民星係,也必須奪回最重要的殖民星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