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星係,聯邦星,聯邦議會大廈。
在那名聯邦警衛軍官的帶領下,林鳳走進了會場。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在見到滿會場的上萬名聯邦醫院的時候,林鳳依然感到有些緊張。其實,這也是林鳳第一次來到這個神聖的地方。
這座完全由產自龍岩星的,極為堅硬的龍岩構成的大廈已經在此屹立數千年,見證了人類聯邦的興衰起落。即便到了現在,人們也不得不感歎,當初建造這座大廈的人,也就是人類聯邦的奠基者實在是太有遠見了。在四千多年前,當時的人類聯邦還十分弱小,這些人就預見到了未來,建造了這座能夠容納上萬人的大廈。雖然在那個時候,人類聯邦議會總共就隻有四十九名議員。在當時,別說想到人類聯邦能發展到當今的規模,甚至沒人相信人類聯邦能夠存在數千年。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裏就是人類聯邦的聖地。
四千多年前,人類聯邦的締造者就是在這裏向所有文明宣布,銀河係聯盟又多了一個新的成員。
雖然隻是一座由龍岩砌成的大廈,但是對任何人來說,這座大廈都有巨大的意義。
當然,主要是象征意義。
在過去的數千年裏,哪怕是在最為艱難的時刻,比如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初期,聯邦議會大廈都沒遭到過破壞。
隻是,今非昔比。
雖然聯邦議會大廈向所有人開放,但是早在兩千年前,也就是第三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之後,聯邦當局就出台了一項針對性的法案,明確規定隻有聯邦公民才有權進入大廈,還必須獲得批準。
顯然,被準許進入大廈的肯定不是平民。
不說別的,即便是林鳳,之前也沒來過這裏,更別說在上萬名議員麵前發言。
要知道,聯邦大權就掌握在這一萬多名議員手裏。
同樣的,人類聯邦所麵臨的問題也與這一萬多名議員有關。
說得簡單一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也不可能在一萬多人之中達成共識,更別手是關係到聯邦未來的大事。
也許,那些建造這座大廈的先驅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最初的時候,人類聯邦隻有四十九名議員,其中二十四人來自聯邦當局,另外二十五人由聯邦直屬的五個轄區推選。
其實,這也成為了人類聯邦的基本製度。
在接下來的數千年裏,人類聯邦的轄區擴大了數百倍,別的不說,統轄的殖民星係就超過了一千個。在管轄區域擴大的同時,人類聯邦的人口規模也急劇膨脹。到第六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前,人類聯邦的人口數量已是剛剛創建時的一千多倍。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聯邦議員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這一萬多名議員中,半數來自聯邦當局,準確說是由聯邦當局推舉的,從家園星係裏選出來的代表,也就是在家園星係定居的公民。另外一半,全都來自各個殖民星係,也就是殖民星係的代表。
雖然這麼設置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聯邦的團結與統一,避免內部矛盾激化,但是產生的影響卻恰好相反。很簡單,家園星係與殖民星係的利益永遠不可能一致,因此家園星係與殖民星係的矛盾就始終存在。說得難聽一點,隻要家園星係依然高高在上,依然在掠奪殖民星係的資源,那麼殖民星係的居民就永遠無法跟家園星係的公民走到一起,而兩個階層的矛盾自然無法調和。
可以說,這正是人類聯邦的根本問題所在。
雖然在絕大部分時候,家園星係都占據了主導地位,原因也很簡單,即人類聯邦的軍事力量全都掌握在家園星係手裏,而且主力軍團與主力艦隊都部署在家園星係,人類聯邦的所有軍事計劃都圍繞著家園星係展開,而殖民星係不但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甚至沒有組建武裝力量的權力,自然無法跟家園星係抗衡。但是在戰爭時期,家園星係的主導地位就不是那麼明顯了。說白了,丟失了殖民星係,家園星係就將暴露在敵人麵前,就算有再強大的軍事力量也是獨木難支。
在過去的數次格林尼治戰爭中,殖民星係的重要性得到了無數次的驗證。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每當戰爭爆發,殖民星係的議員就會抓住機會,要求聯邦當局下放更多的權力,甚至要求獲得部分自治權。雖然聯邦當局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妥協,但是也僅僅是妥協,而且是暫時妥協,並沒從根本上解決家園星係與殖民星係的矛盾,也沒有人有這樣的想法。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初期,這個矛盾差點導致人類聯邦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