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3)

皇後道,“也是,”又向皇帝道,“那皇上也陪陪母後?”

皇上笑看母親道,“她們母女倆說話,我插什麼嘴,朝堂上還有幾件事未處理,大臣們還在南書房等著,我這也走了。”

太後道,“如此多謝皇帝成全。”

一句話說的大家都笑了。

皇後便帶著兩位郡主並各宮妃子去了鳳鳴宮。

先時與太後外祖母,皇帝舅舅在一起時,惠賢也不曾驚慌,現下嬪妃雖多,不過女流之輩,因此惠賢仍一派鎮靜,未有失儀。

眾嬪妃見惠賢臉色冷淡,端莊有禮,寡言少語,知她不是多話的人,於是隻拉著瑤華問她“年約幾歲啊”,“喜吃糕點嗎?”……

瑤華年紀小,見這麼多人圍著自己心中得意又有人叫她唱歌,很是高興,當下唱了一首邊塞歌,隻聽她幼稚童聲唱到,“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正是北宋範仲淹的蘇幕遮,因瑤華自邊疆長大,母親又不是那種喜聽悲歡離合的小兒女,隻學得一些邊關唱曲。

眾人聽她唱的起勁,也誇她唱的好,正玩的開心,又有人來報,和順公主到,過不多時,便見和順公主進的屋來。娘親一來,瑤華不敢造次,任眾人如何逗她隻縮在姐姐身邊不出聲。

皇後見此,便對惠賢道,“我們說笑,別讓孩子在一旁拘謹了,不若讓她們去瞧瞧黎雲,小孩子也玩的到一起去。”

和順點頭稱是。

惠賢便起身見禮,隨皇後宮中侍女走了。

出了鳳鳴宮向西,正沿重重長廊走著,忽聽瑤華道,“姐姐,我肚子疼。”

惠賢問道,“可是要更衣?”

瑤華點頭,惠賢便向那宮女道,“你先帶著瑤華去更衣,我在此處候著。”宮女點頭應了,帶著瑤華匆忙而去。

惠賢候在廊下,天氣酷熱,隻聞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氣,惠賢暗忖,“這是何花,有如此味道?”當下沿長廊走了幾百步,一個拐彎,遠遠地便望見一池碧綠,不由想,“是了,正是荷花了,我自幼長在胡地,竟連荷花香氣也不識的,真是孤陋寡聞。”又見前方不遠處有一涼亭橫臥水上,想,“這處離得也不遠,妹妹若回來見我不著,叫幾聲我聽見了便過去。”當下向著那涼亭走了去。

待到了亭上才發現這小小八角亭卻有四條道路,各通往不同出去。

惠賢遠遠便看見亭中石桌上擺著東西,一見竟是一朵火紅的含苞待放的蓮花,惠賢很是喜歡,便拿在手中把玩。

惠賢站在柱邊,四周均環繞荷花,那清香無時無刻不飄在鼻間。正心曠神怡,聽見一人“呀”的輕輕叫了一聲。回身去看,卻是一宮女打扮的女子,不過十二三歲。

這時那小丫頭也已看見惠賢,連忙俯身行禮,卻不識得惠賢,隻能道,“主子萬安。”俯身間,懷中兩個蓮蓬都掉了下來。

惠賢見她臉色倉惶,心道,“我又不長得嚇人,她怎的如此害怕?”又想到,“是了,她定是私自采摘的這蓮蓬,怕我罰她。”於是,又回轉身,裝作沒見過她。

半晌,背後都沒聽見聲響,惠賢回頭,見那小丫頭還呆傻傻的杵著,不禁好笑。便走到宮女麵前,把那紅荷往她額頭上輕輕一敲,笑道,“憨子,還不快走,等人來拿你嗎?”

小丫頭這才反應過來,連聲謝恩,匆忙走了。

惠賢不禁又笑了笑,拾起地上兩個蓮蓬坐到石凳上,這兩個蓮蓬蒼翠飽滿,甚是可愛。惠賢想起有一道蓮子羹,便剝了一個蓮子放入口中,初嚼時清香滿口,待多咬幾下竟滿嘴苦澀,不能下咽。惠賢隻苦的皺起眉頭,又不好沒規矩吐了,隻能蹙著眉頭咬牙吞了下去。

惠賢又在亭中坐了一會,聽見妹妹呼喊才出了亭子尋人去了。

瑤華見到姐姐,撒嬌道,“你去哪裏了?我等你好久。”

惠賢把那蓮蓬拿在手中,剝了一個蓮子給瑤華道,“我去尋了這個來。”

瑤華從沒見過這個,說道,“這是什麼?”

惠賢道,“不是有一道桂圓蓮子羹嗎?這就是蓮子啊!”

瑤華搖頭說,“我不要,蓮子不好吃。”

惠賢又說,“那是幹蓮子,哪有現剝的好吃呢?”

瑤華道,“真的嗎?”

惠賢點頭說,“真的。”

瑤華不疑有他,把蓮子放入嘴中,嚼了幾下,苦著臉道,“惠賢你騙我……”一旁的宮女忙用帕子放在瑤華頷下,服侍她吐出蓮子。

惠賢裝作一副驚訝的樣子,“我哪裏騙你了,我確實覺得好吃啊,你看我這一整個都被吃完了,特意留一個蓮蓬給你,好心沒好報。”

瑤華見姐姐詫異,又見那蓮蓬確實吃完了,她哪知道惠賢故意耍她玩,把那蓮子都剝了藏在帕子裏呢,隻當她與自己口味不一般,真是喜歡食那蓮子。

惠賢見她已不生氣,自己卻“哼”一聲自走了,瑤華以為她生氣,趕忙追上去賠不是,惠賢一路不理她,直到快到黎雲的宮殿,才裝模作樣的應了瑤華的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