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河之北(1 / 3)

曾經有外國傳教士詆毀性的評價道:中國青年參軍就是為了以戲曲中傳統軍人的形象出現。

他不懂,戲曲中的軍人本身就是智勇雙全有情有義的典範,寄托了曆代祖先心靈的祈禱,直至最久遠的圖騰崇拜兼英雄與正義的化身,而軍營本身又是一個大熔爐,在那裏,最不可能改變的人也能被改變,內煉一口氣,繡口一吐凜然生威;外煉筋骨皮,拳腳起處虎虎生風。

五千年古國古,國家大事,唯戎唯祭!

作為中國皇帝神農的子孫,更是作為大秦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繼承者,也即美國崛起蓋因南北戰爭的統一而擁有了廣闊大市場的範例,光緒皇帝依然一年又一年的在冬至也即仲冬這個大節日,被簇擁在莊 嚴肅穆的隊列中,順著明代寬闊的林蔭道,到天壇去參加祭祀大典,以祈求上蒼給予治下子民來年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越過長城,順著黃河古道,直抵陰山,在一個藏傳佛教的寺廟裏,經幢如風鈴,香火繚旗幡。

僧學堂!

一縷檀香影裏,喇嘛尊者麵容慈祥的望著下方黑壓壓的一片小腦袋,輕言細語的述說著神聖的華章。

十二歲的王同進坐在小桌子小板凳上,聽得潸然淚下。

因為喇嘛尊者的話激起了他心中深深的共鳴:“孩子們,兒童時期是生命的基石,但中國95%的人是文盲,以至於你們的父親或許是暴躁易怒的並經常傷害你們,與你們母親的溫情卑微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正是我們要改變的……”

暴躁易怒好理解,但為什麼要用溫情卑微來形容中國忍辱負重的婦女呢?

因為中國婦女三寸金蓮被裹得幾近殘廢的腳,雖然沒能扭曲她們天性中溫情脈脈的舔犢之情,但她們顯然差不多已經失去了母獅護崽的敏捷和力量。

僧學堂外麵的紅牆佛寺內,一陣狂風掠過,千百片樹葉迎空飛舞,伴著一群鳥兒拍打翅膀的聲音和喳喳驚叫,將王同進憂鬱的情懷飄向澄澈的天空。

風吹開天空輕柔的白雲,拔開的雲頭後麵露出青天裏,明亮而動人,就像喇嘛尊者深邃的雙眸。

就在前幾天,王同進反抗父親給他娶童養媳的決定,被勃然大怒的父親叉開五指,扇了一個大耳刮子,臉上至今殘留著淺淺的烏青色指掌印。

他抬袖拭了拭淚水,摸了摸依舊隱隱發痛的麵頰,伴著香灰折落在香爐裏的轟鳴聲,仔細聆聽著喇嘛尊者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前,一代代中國青少年的渴求和反叛沒有出路,但世界在變化,西方因工業革命發展了夢想不到的力量,他們的堅船利炮在中國橫行之時,激起了神聖的華夏兒女關於新思想、新希望、新熱忱方麵激烈的動蕩……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自負的宣稱,當你們從這所寺院走出去的時候,都會明白儒、道、釋,這中國人神聖的三位一體,或者單說儒家關於君子的追求,其德行和榜樣的力量,遠勝於西方人紳士派頭的全部內涵。

寺學裏孩子們的年紀參差不齊,十五歲的牧羊女斯琴卡娃擁有健康的黑紅麵孔,作為同桌,她對唇紅齒白的王同進有著超乎尋常的親熱勁。

斯琴卡娃健康的黑紅麵孔,就象歐美金發女郎所崇尚的伴著海灘和陽光曬成的小麥膚色一樣,那是活力四射的象征,唯一不同的是,這個牧羊女敢於赤手空拳迎向脫韁的烈馬,生猛得一蹋糊塗。

當然,她和歐美女郎的共性是,這樣一個敏捷如豹子般的姑娘,一旦如同一條活力四射的蛇纏縛住心儀的男子時,中國男人那瘦弱的胸膛能不能扛得住?噢耶!

正是這個牧羊女頗具大姐頭作風的庇護,令小胳膊小腿的王同進在一群彪悍的蒙古族少年中,活得頗為愜意。

但斯琴卡娃獲悉他即將迎娶童養媳的消息後,突然間心性大變,就跟得了更年期綜合症的婦女一般,動不動就對他惡言惡語,惡行相向。

“王同進,男兒有淚不輕彈!象你這種淚水漣漣的貨,你娘生下來就該把你扔到草原上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