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冗員繁多易形成懶散的作風,效率低下。古語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無疑是人多未必好辦事的生動寫照。不難理解,由於一職多官,遇到事後相互推委,都怕惹火燒身,都想明哲保身,做一個好好人,效率當然上不去了。中國有句很流行的話,“一個人是條龍,兩個人是條蛇,三個人是隻蟲”,可能就是形容這類現象吧。
最後,冗員繁多不利於人才聰明才智的發揮。由於沒有集中的權力,加上相互牽製,都怕對方超過自己,一些人才的想法和看法得不到尊重,策略也無法實施,導致了人才資源的浪費。一些有才之士雖有滿腹經綸卻無法施展,這對公司或部門的發展都非常不利。
★領導者要看到下屬的專長
一般領導者在用人時,麵對一個各方麵都差不多的人和在某一方麵比較擅長的人,往往難以取舍,而優秀的領導者寧可任用有偏長的人。據調查,有偏長的人的創造性比各方麵比較平均的人強,他們對自己所擅長方麵的工作幹得更為出色。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工作的需要而定。如果工作要求一個比較全麵的人才,則絕不能任用一個有偏長的人。那麼,什麼時候可以任用有偏長的人呢?當某一項工作對人才的全麵性要求不強,各方麵都差不多的人和有偏長的人都能幹時,領導者就應當舍“全”求“偏”了。
可能一些領導者還有疑慮:用偏長之才不等於冒險嗎?萬一在工作中出現其他意外情況,偏長就無計可施了。我們前邊已經講過,偏長所任工作需是對某一方麵要求較為突出的工作,就像學生學專業一樣,在某一專業比較突出,而其他方麵相對較弱。偏長並非隻會某一方麵的工作,而是指其他方麵相對較弱而已。
並且,任用偏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偏長之才一旦被用對了地方,就能作出常人難以作出的成績。例如,陳景潤在數學方麵有偏長,他被用來搞數學研究,正好符合其偏長,故能有大的成就;反之恐怕他也隻能平凡過一生。因此,領導者在用偏長之才時,一定要給以符合其偏長的工作。
★用每個人的長處
人有所長,也有所短。在比較長與短時,應更多的看到人的長處,而不能更多的看到人的短處,特別是不能過分地誇大人的短處。如果一個人的短處成為他的主要方麵,那這個人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他之所以沒有被消滅,就說明他的長足可以補償他的短,他的功足可以補償他的過,並對社會還有益處。
用人的決策,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缺點,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這就是說,要擇人之長而用。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完全的人,隻能找到適合某一工作需要的人。因此,隻能說他幹得最好的是什麼,而不能說,他幹得最不好的什麼。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其基本天職,就是想人之長,說人之長,用人之長。
假若所用的人沒有缺點,其結果隻能是平庸之輩。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更談不上有所大為。這種人隻不過是謹小慎微、小心奉上之人,其胸中並無雄才大略,更談不上為大略而獻身。現實告訴我們,才能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就越突出。有高山,必有深穀。
如果抓住部下的缺點不放,則證明他本身就是一位弱者,因為他怕別人之長威脅他的安全。事實並不存在下級之長會威脅上級的安全。因為下級之長會使事業發展,這個功勞會記在領導者名下而被重用;下級之短會使事業受損而使領導受到免職的危險。
用人的目的,在於辦事,而不是投自己之所好。人的最特殊的天才,就是盡其所能在一個領域內達到頂峰,但不可能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頂峰。在一個領域內,他可能成為一個有權威的部門專家,但不能在許多部門都成為專家。沒有萬能之才,隻有一技之長的專才,忽視了人的這種卓越性,求其萬能,就不是真正的領導者。應該知道,人的一些缺點幾乎是不能改變的。
組織是一種工具,用以發揮人的長處,中和人的短處,使之變得無害。要用一個人的兩隻手,就要將整個人請到組織中來。
用人的原則,可以總結為下列幾條:
第一,職務的內容應適合普通人的能力,不能搞隻有上帝才能做得到的內容要求;
第二,職務的內容應能刺激個人能力,即適當地高於他的能力,對他的能力形成挑戰;第三,平時就考慮某個人能幹些什麼;
第四,要發揚人的長處,就要容人的短處。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但如果相互牽製,那三個還不如一個好,因為一個人可以發揮自己之專長。如果搞一個折中方案,結果都不是用人之所長,反而會降低效率。
★堅持平等的原則
某些單位領導者不屑於與部下平起平坐,把等級觀念看得很重,認為決策權是自己地位的象征,不想與部下共同決策,這種帶封建色彩的管理思想早就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