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應該把競爭機製引入企業管理中,通過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適當地放入“鯰魚”
鯰魚,一種生性好動的魚類,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的地方。然而自從有漁夫將它用作保證長途運輸沙丁魚成活的工具後,鯰魚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視。沙丁魚,生性喜歡安靜,追求平穩。對麵臨的危險沒有清醒的認識,隻是一味地安逸於現有的日子。漁夫,聰明地運用鯰魚好動的習性來保證沙丁魚活著的漁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便活蹦亂跳地被帶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對於“漁夫”來說,在於激勵手段的應用。漁夫采用鯰魚來作為激勵手段,促使沙丁魚不斷遊動,以保證沙丁魚活著,以此來獲得最大利益。鯰魚效應即采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員工活躍起來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實現管理的目標,同樣需要引入鯰魚型人才,以此來改變企業相對一潭死水的狀況。
當一個組織的工作達到較穩定的狀態時,常常意味著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降低。“一團和氣”的集體不一定是一個高效率的集體,這時候“鯰魚效應”將起到很好的“醫療”作用。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一位“鯰魚式”的人物,無疑會激活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
“鯰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現在兩方麵,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員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二是要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管理觀念,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增強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讓員工主動展開競爭
不服輸的競爭心理人人都有,強弱則因人而異。即使一個人的競爭心很弱,但他的心中也總會潛伏著一份競爭意識。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出人頭地,其潛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別人更優越的地位上,從心理學上來說,這種潛在心理就是自我優越的欲望。有了這種欲望之後,人類才會積極成長,努力向前。當這種自我優越的欲望出現了特定的競爭對象時,其超越意識就會更加鮮明。
明白了這一點,企業管理者隻要利用員工的這種心理,並為其設立一個競爭的對象,讓對方知道競爭對象的存在,就能夠輕易地激發起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讓他們主動展開競爭,工作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競爭意識其實是人們渴望認同、渴望卓越的心理體現。企業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員工的這種競爭意識,有目的地為他們設立競爭目標,讓他們與自己的內心設計相符,不斷激發其自身潛能,為企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參考如下做法。
1. 做好崗位備份,讓員工時刻感到競爭的壓力
給每個員工以公平競爭的機會,每個崗位都要有一個或多個備份,不能一個崗位隻有一個人能做,讓員工們時刻感受到競爭的壓力,要想比競爭對手做得好,就要更加努力工作。
2. 向特殊員工暗示競爭對手的存在
如果某位員工身份特殊(比如當這位部下有高層關係或裙帶關係時),工作不積極,卻又不好直接給其設立競爭對象,不妨用言語暗示他,讓他知道競爭對手的存在,從而激發該員工努力工作。比方說你隻要告訴他:“你和誰誰兩個人,晉升是指日可待的。”這就等於暗示了他競爭對手的存在,如果再不努力,晉升機會就會與他失之交臂。
3. 為需要激勵的員工設立一個競爭對象
當競爭對象不容易找到時,企業管理者不妨設一個競爭對象,讓企業員工彼此競爭。比如跨部門設立,或尋找同崗位的兼職等。
4. 引入外來競爭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