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對延遲退休的態度和影響因素分析
社保觀察
作者:湯哲 張諾 黃輝鵬 盧皓嵐 陳瑩
摘要:退休問題事關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為政府所關心,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加劇,關於延遲退休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為從個體勞動者的微觀角度,探索學曆、性別、工作單位等因素對勞動者延遲退休態度的影響,回收363份有效問卷,並用SPSS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關鍵詞:勞動者 延遲退休意願 影響因素
引言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國際標準衡量,均說明我國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為度過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高峰,我國實行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製度。但據2012年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其中空賬金額達2萬億以上,該問題無疑會嚴重製約我國養老保險製度良好健康的發展。
數據的描述
本次研究考察勞動者對於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及影響因素,是通過調查問卷實現的,通過對人們的客觀的調查,形成數據,然後分析各個數據,得出影響勞動者態度的因素,對設計更合理的彈性退休製度有所幫助。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珠三角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的精神正常、有勞動能力和表達能力、願意接受調查並能夠真實有效地填寫問卷相關問題的人員。
抽樣方法主要是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珠三角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人員中隨機抽取樣本。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問題的設計采用封閉式與開放式相結合的方式,因此是半結構式問卷。填答方式為采用當麵填答和網上填答兩種方式。一共發放問卷為420回收問卷為380份,其中有效問卷363份,有效問卷率為95.53%,利用軟件SPSS對這363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勞動者對於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及影響因素。以下將“珠三角地區勞動者對於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及影響因素調查”簡稱為“調查”。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63份,其中男性填答者共153名,占42.1%,女性填答者共210名,占57.9%,18~27歲的城鎮職工共88人,占24.2%,28~45歲的職工共175人,占48.2%,46~55歲的被調查者共93人,占25.6%,56~60歲的人有6名,占1.7%。
本課題研究方法的機理、特點與優劣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用了文獻分析法、問卷統計法等一係列主流分析方法。在發放調查問卷環節中我們得到了363份有效樣本,調查對象均是精神正常有獨立民事能力的成年人,因此數據真實有效。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我們運用了SPSS統計軟件,使用了相關性分析剔除法、二元logit回歸分析法等統計方法。相關性分析剔除法是指對兩個或多個具備相關性的變量元素進行分析,從而衡量兩個變量因素的相關密切程度,從而剔除可能對因變量產生預測性作用的自變量,使結論更加科學可信;二元logit回歸分析法用於研究多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線性或者非線性影響,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同時,由於課題小組成員的能力有限,樣本收集僅限於珠三角地帶(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
結論
基於對珠三角地區的實地調查結果,分析了對勞動者對延遲退休態度的影響因子。結果表明,人們更傾向於反對延遲退休,且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延遲退休,年齡對延遲退休的態度有顯著負相關效應,學曆對延遲退休態度有顯著正相關效應,企業員工由於就職單位的性質不同對延遲退休的態度也有顯著的不同。
參考文獻
[1]張士斌,楊黎源,張天龍. 養老金替代率的國際比較與中國改革路徑[J]. 浙江學刊. 2012(04)
[2]汪豔,吳琴琴. 對我國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差異性的實證分析[J]. 北方經濟. 2012(04)
[3]張文學,任彥霏. 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下的最優退休年齡動態模型構建與應用——以陝西省為例[J]. 西北人口. 2012(01)
[4]徐婷婷,韋樟清. 養老金製度參數分析與延遲退休對策探析[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