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人組成的物探小隊來到河邊,放下身背肩扛的儀器設備和裝具,脫下外衣長褲,隻留下褲衩背心兒準備涉水渡河了。噢,就趁這會兒咱們認識認識他們吧!
胡金剛,平時大家都叫他“胡子”,有時也叫他大剛。胡子二十四、五歲,是個身材魁梧、膀大腰圓的漢子,滿臉滿腮的絡腮胡子,看上去比隊裏四十開外的炊事員老王頭還老。有時小隊作外業住在老鄉家,常常弄得老鄉家的娃娃誤將他認作老爺爺,不停地“老爹,老爹”地叫。這種時候他會得意地捋著胡子笑著說:“錯啦!不是老爹,是大爹。”(雲南把伯父叫大爹)
胡子,是個性格爽朗心直口快的人,為人誠實憨厚,就是有的時候毛燥,事情沒弄清楚他先發頓火,把別人得罪了他自己倒沒事了。隊裏最苦、最累、最險的活都少不了他,誰也爭不過他,這不!一百二十斤重的電池箱子,本來是要兩個人抬的家夥,他一個人扛。
小隊長嚴雪梅,地質學校畢業的技術員,別看她是位女同誌,身體比個大小夥子都棒,一級定編的裝具,二十五公斤背在背上,還常常把別人肩上的裝具奪兩件下來,放在自己肩上。她心眼兒好,大氣大量,業務精,工作能力強,是全小隊的主心骨、全大隊出了名的“鐵姑娘”。
隊員霍雨佳,大高個,細高條兒;長得眉清目秀,五官漂亮,擺布勻稱,柔潤光亮的大背頭,飄逸瀟灑而帥氣;無愧於人們送給他的雅號:美男子。此君聰明過人,平時喜歡在鼻梁上架一付玳瑁眼鏡。他業務好,技術全麵,內業外業一把抓,用工人師傅愛說的一個詞:“大拿”。是青年技術員中出類拔萃的一員。
隊員王磊,聰明好學,原本文化水平並不高,手頭總離不開書本兒,手不釋卷這個成語,用在他身上再適合不過了,憑他一股子鑽勁兒,自學了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地質勘探、勘探工程彙編等僅有的幾門大學課程。由於工作需要,保送地質學院進修,專門學習了從蘇聯老大哥那兒引進不久的物理探礦新技術,在蘇聯專家親授下學成歸隊不久。是全大隊唯一登過大學門檻的青年技術員。這個學曆,當時在地質勘探隊是讓人肅然起敬的。但,不知什麼緣故,光吃不長肉,身子顯得單薄了點兒。
葉天歌,中專畢業的製圖員,娉婷玉立的姑娘,長著一張胖娃娃的圓臉蛋兒,鼓著嘴巴生氣的時候也帶著笑模樣兒,人人都叫她“小妹”。“小妹”本是南方對小姑娘的一種統稱,父母昵稱自己的女孩兒也叫小妹的。葉天歌卻偏偏有北方姑娘的爽朗。所以,小妹就成了她的代稱,時間久了,倒沒人叫她的名字了。一天,房東家六歲的兒子也學著大人的口吻叫她“小妹”,氣得她鼓著嘴巴嘟囔:“我算沒法長大了!”
小隊裏還有兩位工人。巧了,一位叫劉斌,另一位叫劉兵,舌頭大點兒發音,分不出誰是誰來,劉斌高些,劉兵矮點兒,為了便於區別,索性喚作大劉小劉,至於小劉還比大劉大一歲,就沒人顧及了。
小隊要涉渡的河,是金沙江的一股支流——小江。
小江,又名大沙河,顧名思義就是它含沙量很大,小江其實並不小,上遊接納大大小小眾多支流。它的水勢,決定於上遊廣大流域內的降水。小江位於雲貴高原滇北山區,整個流域落差極大,盡管小江的主源水量不大,卻流速高,水流急。雨季,眾多支流彙集小江也是水流滔滔,波浪滾滾,洪水季節上遊山體滑坡,泥石流頻頻發生,小江驟然大變;滔滔洪水裹攜著大量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勢巻起衝天巨浪,奔騰咆哮著一泄千裏,氣勢之恢弘無以言表。
洪水過後,河床寬處遺留厚厚的泥沙,平展展,軟顫顫,踏上去會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旱季小江流域降水不多,水量陡減,水流在寬闊的河床裏衝出許多彎彎曲曲的河道,形成了深淺不一的水網。水網中的水道,隨著上遊來水的多少,時而通暢,時而阻塞,變化無常。說的玄乎點兒,一天之內變幾變。常言說:“誰知道哪片雲彩有雨?”
說話間,不知哪條支流流域又降雨了,眼看著河水往上漲,河網中水流頓時湍急起來……
。。。。。。。。。。1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