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丶神秘的筆記本(1 / 2)

……中國沒聽說有進口。

筆記全使用的是中文。看起來筆記人中文水平很高,漢字功底不淺,記述的語言流暢,用字用詞簡潔準確,端莊秀麗,書寫工整,圖麵清一色長仿宋體字,符合製圖規範,此君顯然受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文字書寫用的是行書,秀中有剛。

筆記為日記體。每天都有非常詳實的氣象記錄,諸如:陰晴、雨雪、風向、風速、雷電、氣圧,日夜最高最低氣溫、濕度以及各種氣象現象,沒有日記的日子同樣有氣象記錄。眾所周知,氣象資料是一切軍事行動所最不可或缺的資料,所以這本資料給李海波的第一印象就是同軍事有關。

不同於常人記錄的方法是:所有氣象記錄全部使用的是圖形符號,一目了然,極易識別。筆記中的紀年和日期就不那麼好明白了,既不是通用的公元紀年也非民國某年某月。李海波查了一下資料,連中國曆代使用過的“天幹地支”法都不是,完全是一種自編的“曆法”。看來看去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費了好大功夫,才從氣溫變化上估計出個大概的季節。至於筆記中的內容,非常簡潔眀快,通俗,但不易讀懂,既不像工作日誌,也非遊記手劄;許多專業術語既不像軍事也非學術,可謂非驢非馬!譬如說對一處地理地貌的描述吧:平:四刃(兩)八錢二分,兄付弟二錢十三分五厘;仄,一百一十七元五角,收銀一十九刃八錢二分百帕,投三蟲草、銀灰林地,仙人入洞一千八百二十年修煉未果……真是不倫不類,帳目不是帳目,藥方不是藥方,顯然是隱語秘記。

破譯這一段地理地貌的描述並不難,李海波很快就破譯出來了,可有的方位、坐標、高程破譯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筆記人把實際方位、坐標、高程都乘除或加減了一個常數,常數雖然有嚴格的規律可循,但它的“根”是什麼數,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破譯起難度很大。

筆記裏有大量的地形圖、地貌圖、地質圖,甚至地質剖麵圖,這就奇了。說它是軍事地圖吧,因為它來自一個被殲滅了的蔣匪殘部,又是從一個外國間諜手中繳獲的,算是有充分的根據吧。可是製那麼多地質圖、地質剖麵圖幹什麼?況且這些圖的比例尺又很小,用作軍用地圖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眾所周知,軍用地圖的比例尺都在五萬分之一以上,正規的軍事地圖比例尺通常是1:100000。說它像一張軍用地圖吧,把它與任何一張軍用地圖對照,它們又沒有相似之處,又與任何一張軍用地圖連接不到一起,隻能解釋作軍事地圖以外尚未測繪的空白區。對未來的軍事活動可能有用,可它是哪個地區的空白區呢?軍事上的事兒可不允許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或牽強附會。

無論是從大處著眼,還是從小處入手,都無從辨別出它的真實地理位置。更讓人費解的是那些地貌圖、平麵地形圖,準確異常,山川、峽穀、河流、溝汊標明繪製得精細具體;山川的位置、峽穀的高差、河流的流速、溝汊的流量無不記述得精密無誤,村寨、街鎮坐落位置,從直線距離到實際裏程精確到華裏之內;尤其河流的大小橋梁乃至於一條溜索、一架藤圏橋都記述得一清二楚。至於道路就繪製得更加完美了。大道、小道,唔,別誤會,這兒所說的大道,可不是跑汽車行坦克的大公路,能過馬幫走馬馱子,寬不過三尺的就稱作大道了。小道嘛,是指那些攀懸崖、爬陡壁,寬不過一尺,頂多背個竹簍走的那種小路。走那種小道,怕是比走蜀路棧道要危險艱難得多呢!可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小道要方便實用得多,很有戰略意義。圖中對這些道路的裏程和通過能力,標記得實在無可挑剔,像丈量過一樣,就憑這些,這個筆記本定是為軍事目的服務無疑了。可是,研究來研究去,這些圖的涉及麵又嫌太窄了,而且都是險峻的深山峽穀、陡壁懸崖,鑽山覓洞打打遊擊還行,大部隊、成戰役的軍事行動在這種地方是無法展開的。

出了平麵圖,還有一種立體狀的地形圖。這種圖在現代戰爭是看不到了,您在戲台上見過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用過的地圖嗎?就是像一幅山水畫兒的那種,山是起起伏伏的沒有等高線,河流是曲曲彎彎的,波濤洶湧或小橋流水,城郭、關隘、村莊、集鎮星羅棋布,而筆記本裏不同的是陡壁懸崖、直指藍天的萬仞奇峰和通向連神仙都到不了的幾條通天道路。

李海波把腦袋都想疼了,也沒想出半點名堂。說是說,做是做,腦袋想疼了也得想啊!您想,沒這回事兒,誰會吃苦受累,甚至冒生死爬山越嶺地到這種地方,畫這圖不是圖、畫不是畫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