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作者:
李娜式改製
如果把剛剛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的李娜比作一個企業的話,可謂經典案例。李娜這個企業成長的軌跡應該是這樣的:家族式小作坊
收歸國有關門歇業國家再次注資改製成民企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一成功上市。
如果說6歲的李娜在父母投資下開始練習打球,這個企業隻是家庭作坊式的微型企業。進入國家隊後,就變成了國有企業,她沒有股份,衣食住行都是國家支付的。她退出國家隊,到武漢求學,可以視作李娜這個企業關門歇業。複出再進國家隊的李娜,相當於國家再次向其注資,用金融術語表述就是天使投資,並且還是國家控股。請注意一個細節,李娜單飛是獲得網管中心批準的,這相當於央企私有化獲得批準,但是國家在裏麵是有股份的。李娜單飛後,成立了自己的團隊,這相當於成立了股份公司,國家的天使投資還在裏頭,隻是所占股份得到了稀釋。一個民營的李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於是,一切變成了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如果盈利了,天使投資是可以分紅的。
有人總結李娜成功的條件,對企業有所幫助:1.自信,第一任外籍教練說:“我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引爆了她的自信”;2.團隊,李娜說:“我的團隊比我更重要”;3.選對CEO,“薑山(李娜的教練、丈夫)是我最信賴的人,他的作用無可替代”;4.勇敢調整,做不下去了就去讀書,想好了再回來,老公做教練不合適也要立馬換掉(指換掉教練)。
緣心摘自《華夏時報》
限量營銷:要飛天更要落地
在消費領域,“限量”可謂無處不在:GUCCI配有刺繡的運動鞋全球僅有10雙;逢年過節和重大賽事,可口可樂都會推出“限量版”的紀念瓶罐來發售;即使是像涪陵榨菜這樣的大眾食品,如今也玩起了限量銷售,推出的限量版八年陳的榨菜售價高達2200元一包。
別把戰術當戰略
對於企業而言,通過限量營銷,無疑可以保持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對於刺激消費,保持消費的活躍性是一種添加劑。限量營銷,僅僅是一種戰術手段,通常是在特定的機會下使用,多數都是短期行為,如果企業把限量當成一種戰略,那注定是要失敗的。
蘋果的限量營銷
為了達成限量銷售,製造出市場的饑渴感,企業在實施的過程中,一般都是要做足準備。例如:蘋果每次在推出新品之前,都會一步一步地進行預熱,采取發布概念、製造神秘、策劃話題等手段,將“水”一步一步的燒開,蘋果的饑渴營銷體現出很高的市場操控力。
限量營銷的條件
品牌本身具有極高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美譽度;產品易於收藏;包裝和產品外觀對於消費者而言非常重要;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時尚的味道;可以彰顯消費者的身份地位。比較適合推出限量版的產品包括:汽車、手表、包、筆記本電腦、珠寶、鋼筆、服裝、鞋、香水等。限量版的發售不可頻繁地使用,這樣會降低消費者的期待感和饑渴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杉杉摘自《中國經營報》
招聘長期留任的高管
現在,僅僅效力一年就離職的企業高管並不罕見。研究表明:高管在加入一家新公司18個月後的失敗率在30~40%之間。公司怎樣才能增加聘用成功高管的幾率呢?
第一步,改進盡職調查流程。大多數應聘高管都是通過獵頭進入公司的,我們假定他們事先都進行過調查。不過,既然獵頭公司可以通過推薦應聘者獲得既得利益,就難免會參考應聘者自己提供的信息。因此,如果你參與招聘,就應該自己進行一番調查,對獵頭公司的評估意見形成補充。
第二步,超越傳統麵試流程。大多應聘者都要與公司的其他高管進行一係列一對一的會談,而大多不過是愉快地見見麵,交換一下印象,最後再根據少得可憐的數據做出決定。要想令這一流程更加健全、披露出更多的信息,就應該從實際行動中觀察應聘者。你可以給他設置一個問題情景,讓他製定一套解決方案,然後寫一份摘要備忘錄;設計一個角色扮演遊戲,看看他如何同一位難纏的員工打交道等等。一旦你跳出傳統麵試的條條框框,其實會找到無數種可能的辦法。
第三步,減少外部招聘。用外部DNA不斷充實公司的基因庫固然重要,但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這種做法應該作為例外而不是常態。如果你已經建立了強大而穩定的繼任和發展流程,那麼你一定會有一批優秀的候選人,可以擔任公司的頂級職位。
金靈 摘自《首席人才官》
員工升遷的創新法
管理學者潘西提出了員工升遷決策的一種創新方法“ICR Approach”:主動精神(initiative)、創造力(creativity)、成果導向(results)。
傳統的升遷流程是由上而下,主管為主要決定者。ICR方法則是由下而上,讓候選人展現他們具備晉升的資格。企業可以向員工說明:若你喜歡現在的職務而不想升遷,我們重視你的貢獻,並尊重你的決定;若你希望被列入未來升遷的候選人,你有機會以下列步驟展現自己的領導特質:
1 指出本公司麵臨的某個問題(或機會),設計一項計劃,概要說明這個計劃將帶給公司的益處(例如:增加營收、改善質量、降低成本、減少顧客抱怨等)、如何衡量這些益處,以及完成此計劃的可能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