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1.CN:精英版“中國Facebook”(2 / 2)

與奢侈品牌共生

今年3月份麥肯錫剛剛發布的《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剛一發布,就引起了業界的一片轟動。其中的兩個數字格外顯著,2010年國內奢侈品市場規模達到800億元,2015年規模將達到1800億將占全球奢侈品市場20%以上的份額,同時也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而波士頓公司近日出示的報告還補充了一個關鍵的信息,與以往10年奢侈品大牌僅僅盤踞在幾個重點一線城市不同的是,現在國內奢侈品市場已經逐步開拓了二三級市場。這也意味著與奢侈品相關的廣告和網購產業迅速崛起。

對於以上的兩份報告,主管市場的潘瀅可謂爛熟於心。令她最感到開心的是,在之前落幕的上海站活動中,主流奢侈品牌一一列席。而對於許多網絡廣告投放不超過5家的一線奢侈大牌來說,P1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也是最快見到效益的平台網站。

“我們曾經邀請我們30位尊貴會員參加一款豪華車的私密派對,其實沒有什麼過多的推薦。不久之後,我們從車商那裏獲知,一位會員就已經出手購買。這樣的案例很直接也很清晰展示了P1對於這些品牌的推動力!”王宇介紹道。

而事實上,從去年開始,P1已經不滿足於僅僅組織線下活動,幫助大牌們彙聚精準網絡營銷的終端指向客戶。他們也開始嚐試做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以此來吸引更多會員的眼球,並且創造出更加立體的盈利模式。“我們可以看到B2C市場在國內發展很快,在一些距離一線城市較遠的地方,人們常常也渴望有更好的購物體驗。但目前很多網站的奢侈品櫃台卻常常要背負A貨和質量可信度的包袱,在很多消費者更加了解了品牌之後,他們需要有這樣一個更加可信賴的品牌。就在P1,我們彙聚的品牌都是貨真價實的世界一流大牌,我們選擇與他們幕後的集團一起攜手在中國完成推介和宣傳,並且在平台上幫助他們銷售。但我們本身並不插手物流和生產的事宜!”潘瀅強調道。

在她看來,2003年當她剛剛出國之時,中國的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牌還處於懵懂的狀態。人們對於品質、對於設計理念、對於品牌的文化曆史,可謂知之甚少。但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人了解了這些品牌,並且對於這些品牌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需求,而這個時候來做奢侈品的推廣,可謂恰逢其時。不過與一些B2C網站相比,P1並不想介入太多的供貨流程,畢竟作為一個社交網站,首先滿足的還是人們交友和展示自我的功能,其他的一切還隻是附屬。

“我想我們其實網羅的還是這些品牌最喜歡和鍾情的一批客戶吧,而我們在他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作為中介和連接者,我們也在推廣一種新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潘瀅表示。正是對於自己商業模式的精準定位,使得在三年間,P1的業務可以迅速推廣,他們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將在15個國內城市建立分站,而未來5年這個數字也許將變成50個。

不可忽視的“三度理論”

不過僅僅是有奢侈大牌的優惠購買信息,還有無數精英階層的會員,是不能簡單說明P1能夠獲得成功的根本奧秘的。

在潘瀅看來,更加迷人的也許是他們自創的“三度理論”,也就是突破了線下流行的“六度理論”(即通過六個人的連接就可以找到你需要找到的人),在P1也許隻需要三個人。“我們創辦之初,就是一種朋友的模式,大家都有著類似的家庭背景,收入水平,乃至受教育水平,所以我想你可以在P1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獲得的人脈資源!”潘瀅笑著介紹。

在她和王宇看來,P1現有的會員中包括新興企業的老總和高管,社會名人和藝術名家,還有諸如常青藤聯盟的校友等等。這些精英資源由於入會方式的特別,他們往往不像其他社交網站那樣魚龍混雜,而是有著更加精細和縝密的分類,鉑金會員可能是真正的富豪人士,普通的白銀會員也絕對不是無名之輩,每個隻有一個專屬密碼,資料絕對真實詳盡,這從根本上杜絕了一些社交網站難以保護隱私以及無法獲得真正朋友的弊端。

“在商言商,除了提供社交和活動的平台,P1也促成了很多商業活動的推進,加入其中,你會獲得你想要的人脈以及人脈背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吸引更多會員重要的法寶!”在潘瀅看來,作為80後的老總,他們的思維和行事模式與父輩有很大不同,但社交的圈子卻依然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和私密性。P1的客戶針對25到40歲的人群,年輕風華正茂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也有著無數可以點燃機會的時刻!

責任編輯: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