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流程再造:“藍色巨人”IBM浴火重生(1 / 3)

多年來,IBM稱霸於世界大型計算機產業及其相關市場,主宰著國際信息時代的步伐。由於 IBM公司習慣以藍色作為其商標的主色,因此,這個電腦霸主被稱為“藍色巨人”。

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期,“藍色巨人”IBM公司卻日薄西山,一切的輝煌已成為過去,它不再能夠居高臨下,對手們對它也不再用另眼相待的目光去注視。1991年,IBM公司虧損28.3 億美元,1992年虧損 47.5 億美元,在美國由第二虧損大戶上升為首位,創下了美國企業虧損額的最高記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

(1)在 IBM發展初期,銷售人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公司規模的日益擴大,公司組織也越來越臃腫,忙於爭權奪利的管理者不再像創始人那樣重視銷售人員,與此同時,公司內部衍生出一種慵懶、自以為是的作風。

(2)由於 IBM的已經在業界成功地樹立起自己大公司的形象,公司大部分成員越來越疏離顧客,變得傲慢無禮,不再為顧客著想。

(3)公司一向以自己的“藍色巨人”的地位為榮,不屑於與其他人合作,更遑論反思他們實際已經過時的經營方式。

1993年4 月1 日,美國最大的 RJR食品煙草公司總裁路·郭士納接過 IBM權力之柄,擔任董事長兼 CEO。IBM公司的董事會並不奢望他能將公司恢複到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輝煌中去,但求他能止住公司下滑之勢,但是,郭士納的目標顯然並不這麼簡單,他既然已經接手這一頗具挑戰性的任務,就要將改革進行到底,不僅僅是挽救,還要重塑這一家眾所公認的偉大的公司。之後,郭士納采取的一係列企業再造措施,令 IBM的人都目瞪口呆,他打破了該公司包括經營、管理甚至文化價值等等方麵的傳統,將公司翻了個底,大大地改變了其麵貌。

企業再造一:精兵簡政,降低成本

在 IBM的頭兩年裏,郭士納拚命避免 IBM翻船,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過精兵簡政降低成本,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郭士納采取的第一個措施是重點調整銷售隊伍。他把位於麥迪遜大道塔樓上的辦公室也賣掉了,700 名雇員由塔樓搬遷到坐落在新澤西州克蘭福特的一個倉庫裏。這個倉庫原先屬於環球瓦楞紙盒機械公司。這裏的條件極其簡陋,沒有單間辦公室。在約1萬平方米的麵積裏,隻有一片辦公桌的海洋,400張桌子分布在一個個角落裏,這可不是像從前的單間辦公室顯得氣派的紅木辦公桌,而隻是普通的金屬製品。像其他家具一樣,它們隻是從其他 IBM點上運來的,權當廢物利用。僅搬到克蘭福特這一項,房產開支就省掉了一半。

終於,IBM銷售隊伍那種重疊的管理機構不見了;IBM在全世界的銷售人員從最高峰1990年的15萬名減少至7萬名左右,並且還要繼續精簡。大多數繼續留任的推銷員,被要求用新辦法去推銷———主要是在推銷 IBM和非 IBM的技術中,為了化解商業上的難題,還要充當經驗豐富的顧問角色。隨著硬件和軟件的銷售差額的縮小,IBM公司不能總是派推銷員外出推銷產品,這花費不起。越來越多的“藍色巨人”的產品將通過經銷商,即那些使產品增值的轉賣商,或是郵購方式售出。

第二個調整的內容是廣泛深入的業務重組。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公司會同時進行一到兩個大的業務重組計劃。但是 IBM並非小修小補。任何時候,全公司範圍的項目都會有超過 60 個同時在實施,而分公司或部門級別的重組則有成百上千個。

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重組,就連該公司內部的信息基礎也不例外,因為郭士納準備擁有統一的覆蓋全球的信息庫,以及統一的營銷係統、財務係統、合同執行係統、製造係統和客戶服務係統,集中的數據中心,從而防止過度和重複開支。

企業再造二:客戶永遠是最重要的

郭士納初入 IBM公司,就明顯地感覺到公司對客戶的重視程度不夠,他發誓要改變這一切———IBM一定要把目光集中在客戶身上。

郭士納是與客戶溝通的高手,也曾經是 IBM的客戶。因此,他能夠完全了解 IBM的客戶的需求。為了圍繞客戶需求開展經營,郭士納身先士卒,把每年40%的工作時間用在顧客需求的調研上。僅1997年一年,他就乘坐專機180餘次,行程30餘萬公裏,足跡遍布全球各個主要市場。在調研的基礎上,郭士納又格外強調滿足客戶需求的速度和成效。他隨時將掌握的情況用電子郵件通知有關部門,要求盡量予以解決。

除了自己常常去拜訪客戶外,郭士納還逼著那些直接向他報告的資深副總裁們去拜訪客戶。在每兩個星期就召開一次的總裁會議上,郭士納總是問那些資深副總裁:你過去兩個星期拜訪過哪些客戶?聽到過什麼事情?客戶告訴你什麼?郭士納對 IBM全球 350個高級的主管說:“對全球500家大客戶,你們要成為其中至少一個客戶的夥伴,這並不是因為你的工作,而是因為你在 IBM,與客戶建立長期的關係,並定期地去拜訪客戶最高的主管,並給銷售隊伍一些指導,幫助他們。”

為了從體製上保證對顧客的重視,郭士納一改傳統的地區性營銷組織模式,按金融、教育、商業等行業組建 12 個行業性營銷單位,每個單位都是由來自財務、研究、製造、銷售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跨部門團隊。這不僅有利於增強營銷部門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及時掌握客戶的需求,擴大專業服務的範圍,從根本上改變營銷部門單純推銷產品的性質。營銷組織的轉型發揮了奇效。目前,IBM公司同全球5000多名大客戶保持密切的業務往來。

最終,郭士納重建了與 IBM大客戶的關係,使 IBM重新贏得了客戶。同時,也為他後來的服務戰略奠定了基礎。

企業再造三:充實軟件開發與營銷能力

郭士納希望 IBM更具競爭力和戰鬥力。他認為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並購其他公司,並獲取它們產品的所有權。

在 IBM的曆史上從來沒有過兼並其他企業的做法,但決定通過收購來加強軟件業務的優勢。

1995年6月5日星期一,郭士納撥通了吉姆·曼慈(Jim Manzi)的電話號碼。曼慈是 Lotus開發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是IBM新的OS/2電腦操作係統應用軟件的主要開發商。郭士納通知他,再過5分鍾,IBM就要宣布以 33 億美元收購曼慈的公司。他希望 Lotus的首席執行官予以合作。如果不合作的話,IBM就準備進行一次強行兼並。

郭士納決定收購 Lotus是因為 IBM的一個主要對手微軟公司,正要推出一個叫做 Exc hange 的軟件。微軟的這個產品與 Lotus Notes相似,而 Lotus Notes正是 Lotus公司最盈利的產品。IBM如能控製 Lotus,那麼它就能獲取好幾種流行的軟件程序,可以在它的操作係統上運行。這些程序包括 Lotus Notes和 Lotusl-2-3電子表格程序。

收購 Lotus的這次交易將給 IBM和 Lotus最後一個機會,以防止微軟公司像它曾壟斷過台式個人電腦業一樣壟斷網絡計算業。Lotus有段時間曾希望在新的網絡計算業獲得立足之地,但它缺乏組織和資源來在這個環境中推廣 Notes。IBM給 Lotus提供了組織和資源,使之能在現行銷售水平上大大提高 Notes的銷售量。Lotus獲益於 IBM的雄厚資本和分銷渠道的影響,愉快地看到自己的客戶數量從1995年的200萬令人吃驚地猛增到1998年2200萬。

郭士納受到兼並 Lotus公司成功的鼓舞,又把眼光瞄準了其他公司。1996年初,郭士納又花了50億美元來收購軟件業裏快速增長的公司:Tivoli係統公司,這是家製造管理客戶機服務器電腦網絡軟件的公司。在客戶機/服務器技術中,個人用戶被稱為客戶機(c lient),通過網絡接受一台中央電腦的“服務”,中央電腦充任程序和信息的共同儲存器。在網絡計算業中獲取更大的股份 IBM來說是很明智的舉動,因為客戶機/服務器網絡正悄悄地取代大型機電腦,後者曾是 IBM銷售的傳統陣地。

1997年,IBM購買了製造網絡開發工具的網絡開發商 Netob-jects公司的多數股本。2001 年 5 月份,郭士納又幹了一件大事———花1 0億美元收購公司 Informix的軟件資產———Informix數據庫事業部門。這筆交易意味著,在全球 Unix 數據庫軟件市場,IBM所占的市場份額從18%升高到2 9%。IBM計劃將Informix技術融合到其 DB2通用數據庫未來的版本中,從而加強 IBM數據庫產品市場的地位。

企業再造四:大打服務牌

郭士納確信,IBM新崛起的服務部門前景看好。因為,IBM的硬件產品和其他公司逐一比較並不過硬,IBM在產品上贏不了,而隻有將硬件、軟件和服務業結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才是取勝之道。於是,郭士納將 IBM業務重點從硬件上轉移開來,使IBM轉變為一個服務性的公司。

IBM的技術深度和技術天才為解決方案的方式提供了堅強後援。IBM將服務戰略引入了它的實驗室,實驗室通過與顧客協作,探求技術如何改進。技術發展的循環越快,IBM就越能顯示它的競爭優勢。客戶們反饋回 IBM說,經過公司重組後,係統配置實際上才是價值所在。到了1996 年底,IBM的服務業已經成長為收入達到158.7億美元的業務,雖然,服務業在 IBM759.4億美元的總收入中,還未達到 21%。但是,1996年最後一個季度,IBM計算機服務業贏得了它想贏得的五筆交易中的四筆,賺取了可觀的110億美元。1997 年,服務業收入達到了 193 億美元。1998 年則比1997年增長了21.4%,收入為234億美元。

1997年,一位分析家提到,如果說以前的 IBM是一個以大型機為核心,由一些鬆散部門組成的集合體,那麼現在的 IBM則更像一個以服務和解決方案為核心的聯合體,IBM的服務業正在走向領先地位。與近期任何時刻相比,IBM在大規模公司計算業務和建立關係上的優勢正在發揮得淋漓盡致。

郭士納上任6 年後,IBM扭虧為盈,並且使再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腦製造商。1998年,IBM實現了創紀錄收益817億美元的,較1997年增長了4%。郭士納的奇跡是通過 IBM以前的領導所不能接受的公司流程再設計而創造出來的。他以局外人的新穎、務實眼光檢查了 IBM的每一個角落,實施自己的戰略,再造一個新的、更有競爭力的 IBM,更傾向於客戶,更能意識到不斷變化的商務環境。

企業流程再造通常也被稱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興起了一場企業再造革命,被喻為是“從毛毛蟲變蝴蝶”的革命,也被認為是繼全麵質量管理運動後的第二次管理革命。

所謂企業流程再造,簡單地說就是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也就是說“從頭改變,重新設計”。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運營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營方式從而實現適應新的世界競爭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