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廣西樂業縣甘田鎮。那裏不像江西婺源那樣有名,但風光卻一點也不比婺源遜色。特別是春節前後,當十裏田園油菜花盛開時,那裏便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穿流其間的小河,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給秀美的田園風光增添幾分靈氣與嫵媚。去過我家鄉的人都說,生活在風光這麼秀美的地方是一種享受,應該可以多活幾年。

2010年1月29日,我懷著複雜的心情回老家探望已106歲高齡的繼母。心情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我剛近2歲時,親生母親就撒手人間。父親為讓我能得到母愛,給我找了個繼母。然而,繼母到家不到1年,父親也離我而去,是繼母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但是,當我長大在外讀書並參加工作後,卻一直沒能在繼母身邊盡孝,隻能每年回去看望她1次。每當逢年過節沒在繼母身邊時,我常常暗中落淚,總是有一種負罪感。去年農曆三月初三回去時,見到媽媽雖然還能拄杖行走,但身體已不如往年,眼睛蒙了,耳朵背了,胃口沒過去好了。這次回去,不知情況怎樣,心中總有些不安。

經過7小時的行程,當車子駛進甘田境內,看到遍地金黃的油菜花時,我的心情才慢慢變得明朗起來。見到媽媽時,她雖然眼不好使,耳也不靈,但還是能辨認出我來。她那張刻滿歲月溝坎的臉,在我眼中卻是一朵綻放的花,比那金燦燦的油菜花還好看。

見到媽媽還能活動,我的心才得到些許安慰,那顆一路上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心情好了,“職業病”——攝影癮開始“發作”,於是取出相機到村頭去拍油菜花。看到在清風中翻著金浪、蜂蝶迷戀其間的油菜花,忍不住狂按快門。回到南寧後,將照片到到博客上,取名《家鄉的油菜花》,並配一首詩:十裏田疇菜花黃,蜂蝶翻飛采蜜忙。清風忘情拂花海,金濤湧動播芬芳。

博文發布後,《百味茶樓》、《誰主浮沉》、《博海情韻詩社》、《對聯愛好者》、《江山美人圈》等博客圈子給出5星的評價,《咬文嚼字》、《人生如歌》等圈子也給了4星。博文得到好評,心中自然高興,但遠不如見到媽媽身體還好那樣高興。

不少朋友得知我有位年逾百歲的母親,紛紛問道:“你媽媽有什麼養生秘訣?”其實,我媽媽既沒文化,又沒見過什麼世麵,更不知什麼叫養生。她生活很平淡,不知道什麼叫營養,有什麼就吃什麼。城裏人注重鍛煉,農村不知什麼叫鍛煉,但隻要能動,就要下地幹活。媽媽103歲時,還能幫表弟帶孫子。記得我小的時候,遇上連續的自然災害,肚子都填不飽。為幫助媽媽度過難關,剛上中學的我,休學回家,每天上山挖蕨根充饑。母子倆雖然生活很清貧,但卻過得很開心,笑容常掛在臉上。媽媽認得一些草藥,曾用馬鞭草、蒲公英之類的草藥和燒燈草之類的民間療法給村裏人治點小傷病。媽媽信佛,有時病了會用燒香拜佛的辦法來求得平安。其實,這種看似迷信的做法,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應是一種心靈的寄托,一種心理療法。你相信了,心平了,會產生免疫力,對一些小病會有安慰效果(現代醫學也有安慰療法)。

說這些似乎沒什麼“秘訣”的平常事,也許你會覺得失望,這算什麼養生之道啊?

有些事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有些東西你拚命追求,卻往往得不到;你不去追求、順其自然,有時卻好事從天而降,讓你喜出望外。一個人不會什麼都得到,也不會什麼都失去。有所得必有所失,相反,有所失也會有所得。以平常心對待得失,心會平靜,睡會安穩。而心安睡好,身體各係統功能會處在平衡狀態。

“生命在於運動”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但此話隻說對了一半,“生命在於平衡”更確切些。這種平衡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平衡。“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黃帝內經》的這句至理名言正是“生命在於平衡”的佐證。

說這些跟媽媽的長壽有關嗎?我看是有點關係。她很知足、很勤勞、很善良,不在爾虞我詐的氛圍中生活,沒有大魚大肉的飲食,遠離喧囂的環境和汙濁的空氣,在山清水秀中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平平淡淡過一生,這也許正是她得以健康長壽的“秘訣”所在吧。

編後語

作者是本刊副總編輯。此文雖是一篇散記,但寓意深刻。一則,作者描述了好山好水給自己帶來的好心情,寓意“好山”、“好水”、“好心情”對人體健康長壽的促進作用;再則,作者從百歲家母的生平經曆中歸納出“平”的養生之道,對人很有啟迪。這個“平”包括“平衡”、“平靜”、“平和”,平衡是指精神和物質的平衡,平和是指心態的平和,平靜是指生活環境的平靜。三者結合,長壽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