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公無所服禦,而致百八十,豈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養神之一征也。火蠶十八日,寒蠶三十日,餘以不得逾時之命,而將養有過倍之隆,溫肥者早終,涼瘦者遲竭,斷可識矣。圉馬養而不乘,用皆六十歲。體疲者速凋,形全者難斃,又可知矣。富貴多殘,伐之者眾也;野人多壽,傷之者寡也,亦可見矣。
——嵇康《答難養生論》
上麵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
竇老先生沒有馬車服飾,卻活到了180歲,難道不是因為經常喜歡用琴瑟演奏音樂來調適心情所致嗎?這是調養精神的一大特征呀!蠶農用火烤加溫的方法催促蠶早日吐絲,這樣的蠶隻能活上18天,而在寒冷狀態下自然吐絲的蠶卻能活上30天,這活得長久的秘訣就在於沒有逾越時令變化的規律。養蠶的人采用加倍飼養的方法看起來似乎是多得恩惠,實際上溫度過高而養得很肥的蠶早死,溫度低、體瘦的蠶卻能推遲衰亡,這是顯而易見的。養馬場的馬匹若無駕車乘騎之勞累者,均可活到60歲(現代研究表明,馬的自然壽命為35歲)。過於疲憊勞累的馬匹會早日衰亡,而形體健全壯實者則難以死亡,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富貴之人大多病殘,是由於嗜欲太多而不斷攻伐身體所致;鄉村農民大多長壽,是由於嗜欲很少而身體少受攻伐損傷的結果。這些都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的。
嵇康在此指出,竇公能坐享高壽,與他喜歡用音樂來調節心情是分不開的,說明養生尤其要重視精神調養。他又以人和某些動物為例,說明嗜欲過多,勞累過度,長期如此必然損體短命;而清心寡欲,注意保全體力,自然有助於延年益壽。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嵇康強調萬物均不得逾越時令,也就是不可違背或超越春夏秋冬四時的自然變化規律,否則勢必對長壽不利。不論人或其他生物都是如此。現今有的人喜歡吃反季節蔬菜,要知道反季節蔬菜生長違背時令,“先天不足”,其所含營養成分也與當季蔬菜有一定差距。有些反季節蔬菜還是用催熟劑之類催促其生長的,對人體健康不利。為了安全,也為了營養的全麵豐富,應當盡量多吃當季蔬菜而少吃反季節蔬菜。由此不難發現,嵇康的論述對今人的保健依然是很有啟示的。
(本文作者係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