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網從2008年創辦以來,迅速在城市白領一族中風靡,在網上“偷菜”、“停車”、“種地”到“買賣奴隸”,成為年輕人最愛玩的一種遊戲。一段時間以後,開心網就不再隻是年輕人的天下,最新調查顯示,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一些熱心上網的老年人對開心網等遊戲也樂此不疲。

嫌耗時,部分白領退出開心網

“種人參”、“養熊貓”、“釣魚”、“搶車位”,前一段還在白領中頗為流行的開心網遊戲,近期受到一些開心網資深玩家的抵製。

小王是開心網的資深玩家,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收獲了“5000多萬元”,在網上買了3套豪宅。為了“賺錢”,她三更睡、五更起,到別人的菜園“偷菜”。

剛開始,好友、同事之間“種種愛心地”、“偷來偷去”,也是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但是,小王發現,隨著好友的增多,每天耗在開心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已經耽誤了工作。小王說,再也不玩開心網了。

老年人成為開心網的生力軍

與白領們逐漸對開心網失去興趣相反,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逐漸在開心網上找到了樂趣。

哈爾濱市王女士的母親快60歲了,玩開心網的興致一點都不亞於年輕人,經常把鬧鈴定到夜裏,起床去“收菜”。她認為,在網上“種菜”能讓她體會到農村生活的樂趣,她的“好友”都是親屬,“平時大家見麵不容易,每天在網上溝通,感覺很親近”。

67歲的劉大爺,退休在家好幾年了,看到兒子在網上玩“偷菜”的遊戲,感覺挺好玩的,於是自己也加入進來。為了大家同樂,劉大爺還把幾個不會上網的朋友領到網吧教他們怎麼玩。

“偷菜”不可“走火入魔”

然而,有專家指出,“偷菜”這類遊戲讓人得到內心滿足和刺激,有收獲的喜悅,能釋放壓力。但如果沉湎其中,必然損害身心健康,有些人甚至“偷菜”成癮,一日不“偷”就感到空虛,無所適從。工作、生活中也時時惦記著自己的“菜園”,或多或少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家庭和睦。

56歲的張阿姨,喜歡在網上“種菜”、“偷菜”,一日在睡夢中夢到自己種的西紅柿已經長熟,突然驚醒,趕緊下床打開電腦“收菜”。當她收完菜,發現不少網友地裏的菜也熟了,便興奮地大叫起來。這一喊,驚醒了正在睡覺的丈夫,結果引起夫妻二人爭吵。

老年人迷“網”弊大於利

從表麵上看,老年人空閑時間比較多,似乎更有條件在開心網中獲得快樂,上網也更能體現老年人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精神。有研究認為,老年人適度上網,不但有助於鍛煉和提高大腦功能,還能延緩大腦的衰退。通過遊戲,也能讓老年人獲取快樂。但是,老年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會對老年人的身體產生極大的損害。如果老年人沉迷於開心網等社交網絡,反而會阻礙社交的腳步。因為網絡隻是起到保持聯絡的作用,實際的交流並不多,網絡聯絡比不上麵對麵的情感交流。

謹防開心網讓人“不開心”

從心理角度講,人有3個“我”,本我(追求快樂)、自我(協調現實)、超我(遵守道德規範)。人們對開心網這麼感興趣,不見得是為了交友和釋放壓力,主要是符合大家“本我”追求的開心原則。偷竊在現實生活中是受社會規範和道德約束的,而在開心網上,大家“偷竊”不需要再受約束,從而激發了人類本能的欲望,從中獲取快樂。

然而,深更半夜耗在網絡上,必然打破生活規律,影響身心健康。更要注意的是,在偷與被偷之間,一部分人會模糊網上和現實的界限,認為“我們關係這麼好,你還偷我的東西”,反而影響了現實中朋友之間的感情。尤其是未成年人,更有可能把偷竊行為應用到現實中,走上歧途。

所以,開心網雖好,謹防它讓您“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