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一個首要職責,就是製定一係列公開的製度,為員工提供公正、公平的環境,隻有這樣,優勝劣汰的機製才能顯現,企業的效率才會提高。
大象的判決
森林中的動物選舉大象當它們的父母官。一般來說,大象都是比較聰明的,然而也有例外。這位父母官身材跟它的親族一樣高大,頭腦卻糊塗得和親族不同。它非常仁慈,連一隻蒼蠅也不忍傷害。有一次,這位菩薩心腸的父母官收到羊送來的一份訴狀:懇求它禁止狼剝羊皮。
“混賬東西!”大象對狼喝道,“你們這是搞的什麼名堂?完全是醜惡的勾當!誰批準你們搶劫的?”
“並非搶劫,大人。”狼辯解道,“這實在是一種製度。冬天來了,我們總得有過冬的袍子,這樣就得讓我們從羊身上稍為抽點兒捐稅。如果它們吵吵嚷嚷,那是它們不講道理。我們一點兒也不過分,我們不過跟每一位好姐妹要張皮,可是它們卻不肯爽爽快快地拿出來,這怎麼能怪我們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父母官說道,“哦,既然法律許可,就剝張皮吧!除此以外,可不能動它們一根毫毛!不公平我可不答應!”
事實與公正是一個判斷能夠發揮正確作用的前提。作為領導,你的決定不僅要以製度為依靠,更要以製度背後的事實為準繩,才能抑惡揚善,得到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
李斯輔佐秦王立法定製
秦統一六國後,為長遠地維護自己的統治,秦始皇開始專心探討治國安邦之道。他問李斯:“朕觀前代史籍,見數百年間,常常是戰亂迭起,兵戎相見。曆朝的帝王權臣,都難免成為百姓攻擊的目標;而每一次動亂中,一些豪門大富又總是爭權奪利,趁機崛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李斯進言道:“依臣看來,其主要原因是曆朝曆代或不能明法,或執法不嚴,所以使得豪強兼並,百姓造反,禍亂不息。陛下聖明,隻要嚴執秦律,使天下人都做到令行必遵,哪個還敢作亂呢?!”這些想法得到秦始皇的讚同。李斯進一步輔佐始皇策劃、製定了一係列詔命和法令。
談到管理,首先就要有製度。如果沒有製度,別人就會問了:你是憑什麼來管理的呢?為什麼我要按你說的去做?這就需要用製度作為管理者理直氣壯的標準。這製度也未必就要經過所有人的同意,製度隻是一個依據。有了製度,大部分人都會遵守,有極少數的人反對也是無效的。
誰最完美
有一天,神王朱庇特說:“所有動物聽旨,如果誰對自己的相貌體形有意見,今天可以提出來,我將想辦法給予修正。”
神王先問猴子:“猴子,你先說,你滿意你的形象嗎?”
猴子回答說:“我的四肢完美,相貌至今也無可挑剔,對此我十分滿意。比較而言,我的熊老弟長相就粗笨了些。”
這時,熊蹣跚地走上前來,大夥以為它會承認自己相貌不揚,誰知它卻吹噓自己外表威武,同時又去評論大象,說大象尾巴太短,耳朵又太大,身體蠢笨得簡直沒有美感可言。
老實的大象聽了這番話,言辭懇切地回答說:“以我的審美觀來看,海中的鯨要比我肥胖多了,而我覺得螞蟻太小……”
這時,纖小的螞蟻搶著說:“微生物是那麼的小,和它們比,我像是一頭巨象。”
這些動物互相指責,沒有一個肯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神王朱庇特隻好揮手讓它們退下。
我們總認為我們是完美無瑕的,缺點都在他人身上。於是在製定競爭策略時總嘲笑其他企業的短處,在總結經驗時總重申我們的強勢所在,即便吃了敗仗也把錯誤一股腦兒推給別人——“我沒犯一點錯”。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失去了讓神王朱庇特把我們變得更漂亮一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