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
一隻飄搖的生命之舟,在時空的長河中緩緩駛來。
生命之舟中有一個剛剛誕生的生命,他沉睡著。他不會說,不會笑,不會跳,不會鬧,也不會思考。他隻是沉睡著。
“你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一個聲音問。
“我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一個聲音回答。生命之舟在時空的長河中默默前行。
忽然,一陣聲音傳來:“等一等,等一等!請載著我們同去!”
隨著聲音,隻見痛苦與歡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手拉著手遊向生命之舟。
痛苦從左邊上了船,歡樂從右邊上了船;愛從左邊上了船,恨從右邊上了船……待這些人生的伴侶們進到了船艙,這隻飄搖的生命之舟頓時沉重了許多,艙中的生命頓時活躍了,哭聲和笑聲間或著從舟中傳出來。
忽然,又一陣喊聲傳來:“等一等!等一等,還有我們!”
隨著聲音,隻見清醒與糊塗、路人與朋友雙雙相攜遊來。
清醒從左邊上了船,糊塗卻遲遲不肯上去。
路人從左邊上了船,朋友卻遲遲不肯上去。
“喂!怎麼回事?朋友!糊塗!你們快上來呀!”一個聲音招呼著他們。
“不!除非糊塗先上去,我才會上去!否則,生命是容不下我的!”朋友說。
“不!我也不想上去,我知道我是不受歡迎的!”糊塗說。
“請上船吧,糊塗!你知道你在我的一生中多麼重要!我要得到朋友,首先要得到你,我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你是萬萬不行的。”船中的生命呼喚著。
於是,糊塗猶猶豫豫地上了船,朋友緊跟著也上去了。
飄搖的生命之舟,在時空長河中滿載前行著。這時,後麵又傳來了呼喚聲:“等一等我,別忘了我!我一直在追隨著你呐!”這是死亡的呼喊。
生命之舟沒有停下,不知是它沒有聽見,還是不願聽見死亡的聲音?
生命之舟繼續向它的“去處”駛去。
死亡緊緊地在後麵追趕著。
駕馭者何嚐隻是在駕馭舟,他是在駕馭失誤、反對、痛苦,當然還有成功和歡樂。生命如船,管理亦如船,作為領導者,必須清楚自己的船中不僅承載著迎接成功的熱情,還有太多的物欲和虛榮之類,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時不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毫不停留地不斷前行。
成功之路隻有一條,那就是努力行動。倘苦你想投機取巧,等待你的隻能是平庸。行動是領導者的朋友而不是敵人。問題不是你幹什麼,而是你怎麼幹,這對管理結果至關重要。
華盛頓與士兵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有一天,華盛頓騎馬經過一隊士兵麵前,他們正在設法把一根大梁放到屋頂上去。
班長拚命喊著以鼓舞士氣,但沒有用。華盛頓問他為什麼不參加進去,幫一把力。那個班長脫口而出,回答:“難道你看不出我是班長?”
華盛頓禮貌地說:“對不起,班長先生,我沒有想到。”
華盛頓於是下馬同那些士兵一起幹,直到把那條大梁放上去為止。他擦把汗說:“如果你們以後需要幫忙,可以找你們的總司令華盛頓,我一定會來。”
在很多人看來,“說”比“做”高貴得多。那些隻需指揮別人幹這幹那而不親自動手去做的人往往都被稱為“領導”。於是人們更喜歡“說”而不是“做”。人們在領導工作團隊時總是用嘴來指導工作,在別人遭遇困難時總是用嘴給予幫助,即便是在別人傷心垂淚、需要同情和安慰時,人們仍然更多地用嘴來撫慰傷心者的心靈……
在這個注重執行的年代,要想在工作中得到權威,在生活中得到認同,就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你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
獅子和羚羊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剛剛劃破夜空,一隻羚羊從睡夢中猛然驚醒。
“趕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獅子吃掉!”
於是,它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驚醒了。
“趕快跑。”獅子想到,“如果慢了,就肯定抓不住食物,那豈不是要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