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領導者看多遠,團隊能走多遠(3)(2 / 3)

忘記過去的事情是為了更好地做好其他的工作。為了真正地做好管理工作,你應該不再考慮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難道打掃衛生或向一個員工問好就是小事?召開一次戰略規劃會議、銷售介紹會或者財務分析會,就是大事?

從打掃衛生到財務分析會議,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重大的事件。我們連最細小的行動,都無法預見其最終結果。因此,每一個行動都值得給予足夠的關注,則其結果將會非常不同。

若你認為宏圖大略才是當務之急,那麼此想法將會誘使你相信所有的細節不值得關注。但與此同時,也將有一大堆“小事”帶來一連串麻煩,導致你的重大機會被破壞,直至化成泡影。重要的是,所有已發生的都是小事,領導者需要關注的是未來。

遲到

站牌下,小張和小李正在候車。

小李道:“其實也隻有兩站路,何不安步當車?”

小張笑道:“你真是個原始人,為什麼要舍棄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呢?”

小李道:“可是我們卻不知道這車何時會來。”

小張道:“反正時間還早,急什麼?”

小李不再說什麼了。

半晌,沒有車來。

小張忍不住道:“這車怎麼搞的?早知它不來,還不如我們走著去呢!”

小李道:“現在你也變成原始人了?”

小張道:“此一時,彼一時嘛。”

小李道:“那我們這就走吧,抓緊點應該還來得及。”

小張道:“慢,既然等了這麼長的時間,不如再多等五分鍾,說不定車就來了。”

小李默然。

車還是沒來。

小張急著說:“怎麼搞的,一定是出了什麼事了,車竟然還沒來。要是我們走著去,早就到了。”

小李道:“那我們還不走?”

小張道:“慢,現在才走,到了那邊一定遲到了,不如再等等吧,坐車總比走著快!”

小李緘口。

這一次,他們遲到了。

凡事依賴於某些不確定因素的領導者,勢必處於被動的局麵,隻有掌握主動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腦子裏要時刻繃緊“目標”這根弦,然後盡量選取一個最高效、可靠的方式。這就涉及一個執行力的問題。領導者也需要學會主動,不斷去改進自己的執行能力。拒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獵狗與羚羊

草原上,一隻獵狗正在獵捕一隻羚羊,經過漫長的奔跑,獵狗還是沒有追上羚羊。最後,獵狗趴在地上喘著粗氣問羚羊:“老弟,憑實力,我跑得比你快,可為什麼到關鍵一步時總是比你差一點?”

羚羊回答說:“你是比我跑得快,但總是抓不到我,也許是因為我們奔跑的目的不一樣吧。”

“奔跑的目的?”獵狗很是不解地問道。

“是的,你奔跑的目的隻是為了完成任務,討好你的主人,而我奔跑的目的卻是為了活命!”羚羊說。

沒有什麼目標比生存更能激發人的活力。當一個企業麵臨絕境時,如果領導人能夠樹立起絕不言敗的信心,並給大家一個共同生存的目標,調動起各種積極因素,也肯定能像那隻羚羊一樣,跑得比獵狗快一步。今天的生活狀態不由今天所決定,它是自己過去生活目標的結果;明天的生活狀態不由未來決定,它將是我們今天生活目標的結果。

牧羊人馴狼

一個牧羊人為了擴張自己的事業,決定培養一隻狼做幫手。於是,他每天訓練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過狼把鄰近羊群中的小羊據為己有。

這隻狼事先並沒有經過野生訓練,是人工撫養大的,所以膽子很小。為了鼓勵它,牧羊人說:“你是一隻狼呀,既然如此,那麼你要相信自己能夠變成一隻傑出的狼!”

這隻狼果然變得很傑出,因為它把自己主人的羊也捕捉到了自己的肚子裏。

在這個故事中,從目標的角度講,牧羊人以侵占別人的小羊為目標,是為不仁,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錯誤的目標或許能得一時一事之利,但結果的失敗是注定了的。從決策這一角度講,以馴狼作為實現既定目標的手段是為不智,這是極其愚蠢的。狼性難改,你給了它一個捕捉小羊的技能,也就為自己的小羊們掘好了墳墓。作為領導者,難道不能從中對目標定位、實施手段的決策、用人等管理要素有一個切身的體悟嗎?

學射箭

一個人去跟天下最好的神射手學射箭。神箭手並沒有教給他怎樣校弓、調弦,怎樣用力拉弓,怎樣擺正姿勢,怎樣搭上箭,怎樣拉弓弦,怎樣去瞄準,而隻是交給他一粒芥子,說:“仔細觀察它,把它看成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