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會激勵才會有效率(2)(2 / 3)

跳水

某日某國,某渡船緩緩離開碼頭,船上的乘客來自多個國家。

船至河中,船長發現由於超載,船就要傾覆了,既回不去又到不了,唯一的辦法就是甩掉幾個乘客。

船長先找到一個日本人,告訴他船要沉了,唯一可以逃生的辦法就是遊過去,賴在船上就是死路一條。

怕死的日本人逃生技術高超,立刻跳入水中。

船長又找到一個德國人,告訴他這是服從紀律的需要。德國人也跳下去了。

船長又告訴法國人,你別怕,你跳水的姿勢一定非常漂亮。

虛榮心得到滿足的法國人也跳下去了。

最後,船長又找到一個美國人,美國人不幹。

船長說:“放心!你的船票中我們已經給你投了100萬美元的保險。”

美國人也跳了下去。

有的人喜歡服從,有的人喜歡虛榮,有的人崇尚理念,有的人看重利益,每一個領導者手下的員工都會存在各方麵的差異。隻有區別差異,了解特點,因人而用,才會實現團隊的效率最大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欲望。故激勵最根本的原則就是區分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激勵手段去滿足人的種種需求。不加區別、長期運用一種激勵手段的管理者很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所以,在合適的時間裏,對不同的人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激勵,是管理者的一個高明的方法。

漁夫與蛇

有一天,一個漁夫看到船邊有一條蛇,口中正銜著一隻青蛙。看到垂死掙紮的青蛙,漁夫覺得它很可憐,便動了惻隱之心,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了出來。但隨後,漁夫又開始為那條蛇將要挨餓而感到難過。因為沒有什麼吃的東西,他便拿出一瓶酒往蛇的口中滴了幾滴。

蛇喝了酒後高興地遊走了,青蛙也為重獲新生而高興,漁夫則為自己的善舉而感到快樂。漁夫認為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可是,僅僅過了幾分鍾,漁夫就聽到有東西在叩擊他的船板。他低頭一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見那條蛇又回來了,而且嘴裏咬著兩隻青蛙——它在等待漁夫給予酒的獎賞!

你肯定會笑著說:“這個漁夫遇上大麻煩了。”是的,漁夫獎勵了錯誤的行為——漁夫對蛇捕捉青蛙的行為給予了蛇幾滴酒的獎勵,這使得蛇意識到這種行為是有利可圖的,於是又“咬著青蛙”回來了。

你獎勵了什麼行為,就會見到更多這樣的行為。這一哲理寓言告訴我們別去獎勵那些錯誤的行為,否則你將難以收場。漁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要再去捕捉青蛙,但由於憐憫蛇而給了它幾滴酒——是獎勵而不是懲罰,結果事與願違。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對一些錯誤的行為給予獎勵,比如我們更希望得到員工的忠誠,可是那些威脅要辭職的員工卻得到了更高的薪水;我們倡導團隊精神,可獎勵的卻是個人業績,接著還疑惑為什麼員工彼此競爭;我們強調質量的重要性,但對那些生產次品的員工不采取措施,反而懲罰那些專心提高質量而未完成生產目標的員工……不僅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這類錯誤也不鮮見,比如我們更希望孩子乖一點,可隻有那些愛哭鬧的孩子才能得到糖果。要想減少錯誤的行為就必須修改不合理的獎勵製度,那些錯誤的行為隻應得到懲罰而不是獎勵。

電腦

一位推銷員賣了一部電腦給一家出版公司。幾個月後,他滿懷信心地再去那家公司拜訪,卻看到電腦原封未動,心中感到十分驚奇。便問道:“是有什麼不對嗎?”

“一點也沒有,”總編輯說,“產量增加,效率提高!”

“究竟是怎麼回事?”

“每天早晨,我警告職員說,假如你們不刻苦工作,加倍努力,那部機器就會取代你們!”

壓力即動力,有了動力,每個人都會激發出驚人的工作潛力。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隻有主動做事,自我加壓的人,才能脫穎而出,有所建樹。作為領導,隻要抓住“主動”這根筋,至於用什麼方式就是次要的了。

金嘴鳥

一天,一個老頭在森林裏砍柴。他掄起斧子正準備砍一棵樹,突然從樹上飛出一隻金嘴巴的小鳥。

小鳥對老頭說:“你為什麼要砍倒這棵樹呀?”

“家裏沒柴燒。”

“你不要砍倒它。回家去吧,明天你家裏會有許多柴的。”說完,鳥就飛走了。

老頭空手回到家,他對老伴說:“上床睡覺吧,明天家裏會有許多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