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組織職能(2)(1 / 3)

5.3.3 授權

在組織設計的過程中,即使管理者有再多的精力和再大的才幹,也不可能把組織中所有的職權緊抓不放而事必躬親。他總需要把部分職權交給下屬,讓大家來共同承擔責任。授權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有效的授權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巧。若授權得當,所有參與者均可受惠。

1.授權的含義

授權是指上級把自己的職權(主要指決策權)授予下屬,使下屬擁有相當的自主權和行使權。對於上級來說,授權並不是將職權放棄或讓渡。授權者不會由於將職權授予下級而喪失它,授出的一切職權都可以收回;另外,授權不等於授責,更不等於有意識地推卸責任。授權者隻是分派工作任務,但並不是分派工作責任,他們仍然要負最終責任,擁有所有權和監督權。

授權的含義包括三個要素:分派任務,即向被授權者交代所要委派的任務;委任權力或職權,即授予被授權者相應的權力或職權,使之有權履行原本無權處理的事務;明確責任,即要求被授權者對委派的工作負責。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還必須弄清楚授權和製度分權、分工的區別。

(1)授權與製度分權的區別。兩者同屬於組織分權的基本途徑,但是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製度分權是一種法定授權,是指在設計組織結構時,按照組織規模和組織活動的特征、組織章程,在工作分析、職務和部門設計的基礎上,形成的各部門、各崗位的權力。製度分權具有穩定性和必然性的特點。

授權是一種管理行為,表現權力的授予和責任的建立。被授權者有多大的自主權,與授權者的水平、被授權者的能力以及組織的內外部環境有很大關係;另外,授權的時間可長可短,授予的權力可隨時收回。授權具有臨時性、隨機性的特點。

(2)授權與分工的區別。分工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由各組織成員按其崗位各負其責,成員之間一般無明確的隸屬關係;而授權者與受權者之間則有上下級的監督、控製和報告的關係。

在現代組織內,適當的授權是必要的。它有利於使高層領導者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去專心處理組織的重大問題,充分考慮組織的戰略問題;也有利於提高組織下級成員的工作熱情,增強責任心,提高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最終提高工作效率。

2.授權的原則

授權看似簡單,但許多研究表明,管理者由於授權不當所引起的失敗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失敗多得多。因此,每一個管理者都要注意研究授權的方法和技巧。正確的授權應遵循以下原則。

(1)重要性原則。上級所授權限不能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要使下級認為是比較重要的權限,否則,下級會失去積極性。

(2)適度原則。授予的職權應以所要完成的任務為度,既不可過度授權,也不可授權不夠。授權過少往往造成主管工作量過大,授權過多又會造成工作雜亂無章,甚至失控,所以授權要適度。

(3)權責一致原則。在授權時,必須向讓被授權者明確所授任務的目標、責任及權力範圍,權責必須一致,否則,被授權者要麼濫用職權,要麼對工作無所適從,造成工作失誤。

(4)級差授權原則(不越級授權)。組織隻能在工作關係緊密的層級上進行級差授權。越級授權會造成中間層次在工作上的混亂和被動,扼殺他們的負責精神,並導致管理機構的失衡,進而破壞管理的秩序。

(5)視能授權原則。“職以能授,爵以功授”,授權的大小及範圍應該依據被授權者的才能和知識水平的高低而定。能力強的,可以多授一點,可以交給其一些重要的權力;能力弱的,就要少授一些。

(6)具體明確原則。對下級的授權應具體明確,最好以書麵形式加以說明。說明應包括:主要目標和具體目標、可指揮的人員、可利用的資金和設備、被授權者的權力範圍、應向誰彙報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限等。這樣既有利於下級完成任務,又可避免推卸責任。

5.4 組織文化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同樣,組織也有指導其成員價值和行動的方式,即組織的文化。

5.4.1 組織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美國曆史學家戴維·蘭德斯在《國家的窮與富》一書中斷言:“如果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那就是文化乃舉足輕重的因素。”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來說,組織文化對組織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組織文化就像一種有機整合起組織各要素的凝合劑,保證了組織的協調有序發展。

1.組織文化的概念

什麼是組織文化?國內外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組織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做了許多概括和歸納。一般可以把組織文化定義為:組織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組織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

組織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從組織誕生那一刻起,組織成員在長期的活動中,必然會形成一些獨特的行為方式、獨特的風俗習慣以及蘊藏其中的獨特價值觀念。這一切構成了組織的傳統,在組織成員之間傳播並得以加強。這就是一種氛圍或氣候,它看不見、摸不著,滲透於組織的一切活動之中,又流溢於一切組織活動之上。如果把組織比為大樹,組織文化就相當於大樹的根,大樹無根不能開花結果。雖然我們看不到大樹的根,不能準確無誤地考量它,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根的作用,不能忽視它的存在。組織文化這種無形的軟約束力量構成了組織有效運行的內在驅動力,被稱為“管理之魂”。

2.組織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般來說,組織文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組織的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核心。組織價值觀是一種以組織為主體的價值觀念,是組織人格化的產物。具體地說,組織價值觀就是組織在追求經營活動成功的過程中,對生產經營和目標追求以及自身行為的根本看法和評價。簡單地說,它解釋了組織秉承什麼、支持什麼、反對什麼。它是組織最重要的、指導全局的、長期不變的價值標準和基本信念,是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這一組織區別於其他組織的主要特征。

(2)以人為本是組織文化的中心。人是組織中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天地萬物,唯人為貴”。人是實現組織目標的工具,更是組織發展的目的。為此,組織在管理過程中必須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充分尊重人、塑造人、依靠人、凝聚人、培養人,給個人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樣才能不斷增強組織的內在活力,實現組織目標。

(3)軟性管理是組織文化主要的管理方式。組織中的管理可分為硬和軟兩種因素。其中硬性管理因素指組織的組織結構、經營戰略、製度等。軟性管理主要指組織用人、領導作風、領導方法以及人員的能力和組織精神等。它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特別強調員工的精神狀態、文化修養、組織認同感以及團隊互助精神。這種管理方法在努力使企業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發揮每一個員工的潛能,創造出獨特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達到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4)增強群體凝聚力是組織文化的重要任務。組織成員來自於四麵八方,他們客觀上一定存在著不同的習慣、文化傳統、工作態度、行為方式和各自的理想等,這些是造成組織成員間矛盾、摩擦、對立、衝突的主要根源。組織文化通過培育和倡導共同價值觀,強化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信任,使組織成員有效聚集於組織並整合為一,以推動組織順利達成目標。

5.4.2 組織文化的結構與類型

1.組織文化的結構

關於組織文化的構成,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尋求優勢》的作者、美國學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認為,組織文化至少有七種要素:經營戰略、組織結構、管理風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員、技術能力和共同價值觀。這七種要素被稱為“麥金瑟7-S結構”。

多數學者認同組織文化的三層次說。三層次說認為組織文化由三個層次內容組成。

(1)物質層。物質層又可以稱為符號層,是組織文化在物質層次上的體現,是組織文化中最直觀、最表象的部分。它包括組織名稱、組織標誌、標準字、標準色,廠旗、廠服、廠標、廠容廠貌,產品樣式和包裝、建築風格、紀念物等。它們往往是可聽、可見甚至是可以觸摸得到的,處於組織文化的最表層。

(2)製度層。製度是指具有本組織文化特色的各種規章製度、道德規範、員工行為準則等的總和。如董事會製度、生產管理製度等都屬於一般製度,它用具體、詳細的文字條目規定下來,需要強製執行,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組織內部按約定俗成形成的一些特殊典禮、儀式、節日活動等屬於特殊製度範疇,不用文字記錄下來,也不用強製執行,而是完全按照習慣來維持。

(3)精神層。組織文化中有無精神層,是衡量該組織是否形成了自己文化的標誌。精神層是組織文化的核心和主體,是指組織領導和員工長期形成並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識活動,包括組織最高目標、組織核心價值觀、組織精神等。

①組織最高目標(組織願景)。一個組織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最高目標。所謂最高目標或願景,是由組織內部成員製訂的,借由團隊討論,獲得組織一致的共識,形成大家願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在西方的管理論著中指出,許多傑出的企業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組織最高目標的重要性,因為隻有借共同願景才能有效培育與鼓舞組織內部所有人,激發個人潛能以達到組織目標。

②組織核心價值觀。組織核心價值觀,簡而言之,是一個組織處事的信條、根本原則和信念。它是組織用於判斷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則,是組織提倡什麼、反對什麼、讚賞什麼、批判什麼的真實寫照。核心價值觀是組織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解決組織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外矛盾的一係列準則,如組織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它是組織表明如何生存的主張。

③組織精神。組織精神是指組織員工在組織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對組織生活和活動過程的固定看法。組織精神是員工努力工作的精神源泉,也是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對組織的成敗興衰起決定作用。組織精神常以廠風、廠歌、口號等形式來激勵和統一每個組織成員的意誌。組織精神一般是以高度概括的語言精煉而成的。例如反映了大慶精神的那句經典口號至今依然具有振奮人心的作用:“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七精神”:“工業報國、光明正大、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禮節謙讓、適應形勢、感恩報國”等。

④組織宗旨(使命)。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指出,建立一個明確的企業使命應成為戰略家的首要責任。組織宗旨是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理由,它是組織一種根本的、最有價值的、崇高的責任和任務,即回答我們幹什麼和為什麼幹這個。優秀的企業會將人類的幸福、社會的責任放在首位,淡化商業利益,這是人類的進步。

綜上所述,物質層、製度層、精神層三個層次的內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並且不斷發展,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組織文化。精神層的內容決定了物質層和製度層的內容;精神層是組織文化的核心;製度層是精神層和物質層的中介;物質層和製度層是精神層的直接體現。所以,精神層是最根本的,決定著其他兩個層次。

2.組織文化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看,組織文化呈現出不同的類型。

(1)學院型、俱樂部型、棒球隊型和堡壘型。美國艾莫瑞大學的傑弗裏·桑南菲爾德通過研究發現,不同組織存在著組織文化的差異,並具體提出了四種組織文化類型。

①學院型。學院型組織最適合於那些想全麵掌握每一種新工作的人,在這樣的組織中他們能不斷成長進步。他認為,IBM、可口可樂公司、寶潔公司、通用汽車公司都屬於這種類型。

②俱樂部型。他認為,俱樂部型組織非常重視適應、忠誠感和承諾。在俱樂部型組織中,資曆是關鍵因素,年齡和經驗也都至關重要。典型的公司有:聯合包裹服務公司、貝爾公司、德爾塔航空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