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弟二人胡鬧了一番,沈全也不睡覺了,穿好衣服坐在床邊問韓鼎道:“師兄,我想起一個問題來,咱們修仙的祖師爺是不是一個什麼耳朵來著?”
“耳朵?”韓鼎一愣,半天才明白沈全說的是李耳,笑罵道:“臭小子,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你說的是李耳吧?”
沈全沒理會狗嘴裏咋能吐出象牙來,追問道:“那他是不是咱們祖師爺啊,幹爹還說他念什麼經來著?”
“什麼念經啊,你幹爹說的是《道德經》,是李耳傳給他弟子尹喜的,分《德經》和《道經》兩篇,起先叫做《老子》,後來被稱作《道德經》。不過,師尊跟我說過,其實應該是《德道經》才對。”韓鼎回答道:“至於李耳麼,確實是道家的祖師爺,但若說他就是咱們修仙者的祖師爺,卻也不對。”
“到底是不是啊?什麼叫做也不對啊?”沈全才不管是《道德經》還是《德道經》呢,他關心的是祖師爺到底是誰,不過韓鼎的的回答顛三倒四,把沈全都弄糊塗了。
韓鼎回答道:“漢末張陵創五鬥米道,奉李耳為教祖,尊稱為太上老君。不過道家關於祖師爺還有好多說法,有說是廣成子的,還有說是元始天尊、鴻鈞老祖的,他們道家自己都搞不清楚,我更弄不明白了。”
“他們道家?”沈全覺得師兄好像和道家有些生分,不是應該用“咱們”麼?
“對啊,你以為咱們修仙者就是道家啊,嗬嗬。”韓鼎語出驚人。
“不是嗎?”沈全一直以為自己算是道家的人。
“當然不是!”韓鼎斬釘截鐵回答道:“雖然修仙者修的是道,道家修的也是道,但此道非彼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其中自有道理,卻不足為外人道也!”韓鼎居然難得地也拽了一次文。
韓鼎說得頭頭是道、神神道道,儼然是一副得道高人模樣。
沈全聽得五迷三道、怨聲載道,覺得師兄純粹是胡說八道。
沈全不由地埋怨道:“師兄你好好說話成不成,咋這麼嘮叨啊!”
韓鼎“老道”終於不再繼續“嘮叨”,腆著臉解釋道:“我這不是把師尊跟我說過的話複述一遍麼?”
————————————————————
能說會道的韓鼎為沈全傳道授業,三言兩語道破其中玄機,沈全這才明白,原來是這樣啊!
按照師兄所講,現如今所謂的道家,和修仙者有那麼一絲割不斷的血脈聯係。其實,廣成子也罷,張道陵也好,不過都是修仙者而已,他們借塵世修行之際,將本宗門的一些教義散播開來,經過幾千年地傳承,居然慢慢發展成為宗教,與儒、釋並列。而元始天尊、鴻鈞老祖說白了,正是幾大上古仙宗的祖師爺,不過修仙宗門多了,祖師爺也自然不少,所以後人不免道聽途說加自圓其說,東拉西扯加以訛傳訛,竟然搞了許多個祖師爺出來。
至於李耳,在韓鼎口中倒是一個真正了不得的人物,自身修為高深莫測暫且不提,單論他老人家對道的領悟,幾千年來,在修仙界也少有人能與之相提並論。師尊曾經對他說過,李耳已經達到了道身道心道意大圓滿境界,一準兒是天仙級或者更為厲害的角色,所以《道德經》雖僅有五千字,但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即便是在正統之爭極為厲害的修仙界,各宗門也都把《道德經》作為修仙的必讀書籍,更有許多修仙者皓首窮經,每日就捧著一本《道德經》研讀,從中體悟道的精髓。
最後,韓鼎總結道:“李耳又被稱作老子,人家這老子當得,那可是名副其實啊。”
沈全聽了韓鼎的話,與道家算是劃清了界限,他略作思索,問韓鼎道:“那道家不是和修仙宗門沒太大關係了麼?”
“話不能這麼說。”韓鼎搖頭說道:“由於道家也算是修仙宗門的一條支脈,而且在塵世頗有些影響力,所以各修仙宗門還是非常願意和道家處好關係的。別的不說,塵世修行的時候起碼能方便點,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