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雙十一”,小米把16000mAh移動電源放在天貓首發,小米還放出大招,宣布紅米係列(1S和Note)全線降價,並推出小米4特別版(1799元)。
全力投入“雙十一”戰役的雷軍跟大家分享了好消息:
“天貓‘雙十一’創造了兩個吉尼斯的紀錄,我們是天貓店單店銷售排名第一的公司,銷售了15.6億人民幣的產品,約占整個天貓全店的3%左右。還有一個數字挺恐怖的,天貓店一天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賣了189萬部手機,其中小米占了116萬,占61.3%。
“在那一天除了手機之外,我們電視單品第一,平板第一,穿戴設備第一。我看到我們同行的一個老總在朋友圈裏麵發牢騷,說我們成功地把天貓店辦成了小米店。
“其實那一天不是小米賣手機最多的一天,我們在今年年初的小米米粉節上,一天賣了130萬部手機。”
小貼士
劉強東:小米的成功核心還是把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了,降低了成本。傳統賣手機的都要通過渠道,因為品牌商不直接接觸用戶,而采用層層批發的方式。
黃江吉從產品元配件取舍的角度分析了小米的生產成本控製:
有件複雜的事是非常精準地做出關於好產品的定義。
我們都覺得蘋果是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你發現它在做產品上麵,需要做艱難的決定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它基本上什麼地方都是用最貴的材料、最貴的元配件,不管用戶需不需要用這麼好的材料和配件,或者他們是不是有這個需求,他們全部放進去,然後讓用戶為這個超級貴的產品埋單。這就注定蘋果不是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好產品的樂趣,它隻是給一小部分人的,我們稱之為高大上的用戶、負擔得起的人去享受科技的樂趣。
小米做出好產品的複雜之處是什麼呢?我們是要讓全部人都可以享受科技的樂趣,意思就是我們怎樣把用戶最關心的需求做到極致,把他們不需要用的東西很大膽地去掉。在用戶很關心的地方一定要做到非常極致,但同時要做到他們可以買得起,如何達到這個平衡?
因此,在做產品上麵小米要麵對的困難比蘋果麵對的還多。蘋果基本上是怎麼貴怎麼來,有什麼好東西都丟進去,到最後用戶埋單,你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算了。我們不是,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廣大用戶都需要才是最重要的,讓每個用戶、每個老百姓都可以負擔得起,都能買到好產品,這個難度非常非常大。
我們不隻在產品的定義上麵,還在硬件、軟件方麵都要做很多這樣的取舍。其實小米的模式,銷售時把中間渠道幹掉,推廣時通過口碑傳播把全部的廣告費返還給用戶,這些都是為了幫助我們達成那個根本目標,我們的口號是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科技的樂趣,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圍繞這個目標。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虛,但你看小米的產品,我們真的是把很高大上的產品拉低到老百姓可以負擔得起,讓全民都可以用手環,全民都可以用高端智能手機,這就是我們想做的。
小米讓人非常崇拜的就是它沒花錢做推廣,黎萬強回顧了其中的心路曆程:
我們是2010年4月6日成立公司的,但第一次媒體溝通會是一年半以後——2011年7月12日——第一次向外公布說我們要做手機。
為什麼一年半以後才對外公布?雷總在創辦這家公司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做了一個決定,這個公司要真的靠產品來說話,不要在創立公司的時候炒作,定了這樣一個基調。你也可以說是我們老男人創業壓力比較大,雷總開玩笑講,我們不在創業之初炒作,如果沒有做成就跟沒做過一樣。
劉芹在訪談中也提到了雷軍的這個心態:
能夠看得出來雷軍還是有點糾結的,如果創業失敗怎麼辦,做不成怎麼辦?
我能看得出來雷軍對創業有那種敬畏感,或者說他沒有回避自己對於創業的糾結。我覺得挺好的,你能夠把你的糾結釋放掉,才會讓你變得沒有包袱。
我覺得雷軍可能在那個時候,更大的關注點不是這個事值不值得幹、這個事怎麼幹,或者說這個事情幹成的可能性會不會足夠大,可能他糾結的是怎麼組隊,我創業會不會有一些風險。第二次創業的人其實會有一些挑戰,是初次創業者所沒有的,你的心態怎麼樣,你還有沒有勇氣去創業。當時的雷軍就是在這種糾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