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成本角度分析了中國O2O的演變趨勢,接下來我們再從時空不對稱的角度分析中國O2O的趨勢與機遇。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2013年至2014年中國O2O市場持續火爆。O2O即把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用線上取代線下的思維已被證實難以走通,阿裏、京東、騰訊、小米等都在全力布局O2O。
現在很多傳統企業想著向O2O轉型,但對這個概念大家存在不同理解。在這種時候我們要追溯其本源,找到源頭之後大家該怎麼做就會比較清晰。
狹義的商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有傳遞價值的功能,能幫助消費者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時空不對稱的問題。
信息不對稱是指我不知道在哪兒有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錢、我怎麼才能獲得它。時空不對稱是指,就算我知道東北有優質大米,成本才一塊錢一斤,但我不能半小時就得到它。
傳統商業在解決信息和時空不對稱問題上做出了一定貢獻,例如我們在沃爾瑪超市可以看到特別多的商品信息,能以較快速度購得來自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的商品。
我認為互聯網的本質功能是更好、更全麵地消滅了信息不對稱,例如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用戶對商品質量、性價比的評價,這種信息透明是傳統商業做不到的。
但互聯網並不能非常好地解決時空不對稱的問題。
例如我吃完晚飯在小區附近散步,突然想到要喝酸奶。我去京東或1號店買酸奶,會比身邊的小賣部要便宜,但我不能到網上買,因為我馬上就想喝酸奶,而1號店送到我手裏最快也要明天早上了。互聯網解決不了這種時間不對稱。
第二種是空間不對稱,我看電影會在家附近三公裏看,買菜、吃飯一般會在一公裏範圍內--每個人必然會有自己的生活半徑,以家和單位為圓心,畫一個距離圈。線下商業的便利性使其有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Online能更好地消滅信息不對稱,Offline能更好地消滅時空不對稱。這個時候我們要找到線上線下如何去連接。
做O2O,戰術上大家都在討論統一物流、倉儲、會員體係、價格,但首先要抓住其根本點。互聯網沒有實體,離我們是最遠的,它能解決信息不對稱,但不能很好地解決時空不對稱;最近的(1公裏、100米或零距離)商業,能解決時空不對稱。而處於中間的商業(5公裏、10公裏範圍)就會受到嚴重挑戰。
我把離你家5公裏,叫作商圈。商圈裏有蘇寧、萬達、沃爾瑪。人們之所以開車去沃爾瑪,是因為它的商品極其豐富,並且價格相對便宜--沃爾瑪解決的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大賣場最直接受到互聯網的衝擊。在中國,因為物流的優勢,1號店(雖然也有沃爾瑪投資)更好地解決了大賣場原來解決的問題。蘇寧、國美、麥德龍、紅星美凱龍也在受衝擊的行列。
我把離你家1公裏,叫作社區。我們走路1公裏一般花10到15分鍾,這個範圍內能找到的是便利店。沃爾瑪之類的大商超一般在5公裏範圍圈。今天我們發現沃爾瑪開始不斷地關店了,而便利店開得很好。這說明5公裏範圍還是遠,並沒有解決空間不對稱的問題。未來1公裏範圍內(包含100米、零距離)的社區經濟將迎來大發展。我們來看幾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