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怎麼做:走不一樣的路才能大成(2 / 3)

所以那天晚上我們倆打完電話挺興奮的,我從那個過程中能感覺到,對雷軍來說,做小米這個事情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決定。那天晚上他也在問我,怎麼看這個事,能不能做、該不該做、怎麼做。我當時說,第一,這事太值得幹;第二,這事非常大,做成的話是一個巨大的成果;第三,我們在聊可行性的時候,小米後來很多的思路打法,在那時候都有一些基本的觸及,都談到了。

我跟雷軍回顧了一下他怎麼想起做這個事情,這就牽扯我們怎麼看蘋果的模式。2010年初大家已經被蘋果這個東西給震驚住了,我也在思考,雷軍也在思考。

我們那時候一直在看山寨機,山寨機已經在這個產業裏麵給了我們很多信號,這個產業的成熟度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供應鏈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已經有很多SP、山寨機、中間件,這些東西已經慢慢有影子了。而蘋果是用“端到端”的係統性方法,做得更加有創新性。比如它的iPod,就結合了遊戲和音樂產業的內容來做硬件。硬件跟軟件,硬件和內容,這些趨勢性的東西,這種生態上的打通,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可是在中國我們找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點。

雷軍提出的思路,其實本質上一句話就講明白了,就是在安卓上麵能不能做一個亞生態,重現一套蘋果的那套生態打法。我覺得這個思路就給我們長期思考裏麵的很多困惑提供了曙光和解答線索,雷軍他們又是這麼優秀的團隊,為什麼不幹呢?所以當晚提到這點的時候,我們就有很強烈的正反饋。

塞班係統當年也在嚐試著做內容上的生態,但是做得有問題,包括塞班機器極難用、數據業務不好用等等,但因為他們還是把它當成一部手機在做。而蘋果手機當年有很多問題,但是蘋果一上來就是把它當作一部電腦來做,我們是做互聯網投資的人,很早就在談未來的手機應該是電腦。

我記得是在2011年的時候,諾基亞當年突然宣布放棄塞班品牌。這是一個巨大的運氣,它一下子就把安卓市場盤子放得很大。小米自然而然就是一個受益者。

為什麼叫台風來了?就是各方麵的情況已經讓這個事情的成熟度到了,這是第一。

第二,長期來講,把這個生態一做,我們就不再是一個硬件公司,其實變成了一個運營平台。事後總結“互聯網手機”這個品類,實際上它的意思就是,互聯網手機,它不是手機。那天晚上我們有這些共識。

雷軍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還在小範圍裏找人聊,問大家怎麼看這個事情,我覺得他也得到非常積極的反應,去強化他對這個東西的信念,這個事至少找到了幾個知音。

小貼士

福布斯中文版:你認為和其他創業者相比,雷軍有哪些特點?

劉芹:他是一個很優秀、很成熟的創業者,有很強的反思能力,做小米的思路凝結了他過去二十年在IT互聯網行業打拚的反思,一個人有反思能力,說明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夠冷靜,不會為一些表麵的進展和成功所陶醉,不斷在反思自己在哪方麵做得更好,希望自己不斷做得更優秀,不是說好就夠了,begreat,而非begood,我覺得這是優秀創業者裏麵很少的人才具備的。

談到小米當時的規劃,MIUI(又稱“米柚”,小米公司基於Android手機係統研發的智能手機操作頁麵,專門針對中國人的使用習慣設計)研發總監李偉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