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衛士”計劃一旦失敗,那麼“霸王行動”將無可置疑地也會失敗。然而,倫敦監督處和盟軍的將士,卻依然決心同希特勒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心理較量,他們義無反顧地拉開了欺騙大戰的序幕。
“衛士”計劃在北歐的組成部分是“北方堅韌”計劃。它的主要目的在於誘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丹麥、挪威和芬蘭的27個師在登陸日之前一直滯留在這些國家,坐等英美蘇軍的聯合進攻。
“北方堅韌”建議虛構出一次代號為“斯凱島”的登陸行動方案,這一方案確定:英國的第4集團軍——一支擁有25萬人的強大軍隊——正在蘇格蘭集結,它將配合美國第15軍和一支並不存在的蘇聯部隊,準備向挪威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北方堅韌”計劃的著眼點是希特勒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特殊迷戀和敏感。他一直視這一地區為德國生命線,截止到1943年11月,駐在挪威的德國軍事力量已經多達38萬陸軍、一支龐大的空軍、1個裝甲師、1500門海岸炮和火箭發射器。有一個時期,希特勒甚至把他的全部主力艦和大部分潛艇都部署在那裏,“北方堅韌”計劃正是基於這一情況來展開各種欺騙活動的。
1944年3月2日,前英國騎兵中校麥克勞德接到了最高司令部的一封加急電報,要他立即前往倫敦向國內駐防軍通信主任理查德·巴克準將報到。在那裏,麥克勞德被告知,他已被任命為即將神秘出世的虛幻部隊——英國第4集團軍的幕後指揮官。
巴克指示他說:“你要在愛丁堡組建一支並不存在的部隊,而後利用無線電通訊使德國人相信這支部隊的真實性,並作出向挪威登陸的姿態,把德國軍隊牢牢栓在挪威。”巴克強調,要讓德國人覺得第4集團軍的總司令似乎是英國前駐德武官安德魯·索恩將軍,這是一位每逢重大戰役行動便會參與指揮的傑出指揮官。
麥克勞德接受任務後,於3月6日來到了愛丁堡。他在愛丁堡城堡的幾棟古老的房子裏建立起了第4集團軍司令部。司令部內共有22名軍官,據說他們“都剛剛超過現役年齡”,另外還有334名應征報務員,這些為數甚少的男人和婦女開始編造一個集團軍的彌天大謊。
兩個年紀較大的少校和6個下級軍官被派往斯特林建立起一個“軍”,其他幾個人則到敦提建立了另外一個“軍”。截止到這個集團軍“移防”到英格蘭東南部準備“入侵”加萊海峽為止,它已經有了兩個軍部,1個空降師,4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裝甲旅——共有25萬名官兵,35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並配備有自己的戰術空軍。
下一步就是模擬一個正在集結的集團軍所會發出的全部無線電報,以便讓德國人來竊聽。這絕不像拍發一些漫不經心的電報那樣容易,因為這些電報必須逼真和具體,電報的性質和發報設備都要體現各個級別的特點而且要互相配合和印證。
麥克勞德精心地組織了這一活動。到1944年4月初,蘇格蘭的上空開始充滿各種密碼電報、明碼電報和無線電電話的信號,“營”在跟“旅”講話,“旅”在跟“師”講話,“師”轉接到“軍”,“軍”又轉接到“集團軍”。
這些詳細的、有時亂作一團的電文,散布出了一係列與“斯凱島”行動有關的信息。如“步兵第10集團軍的史密斯上尉準備立即向艾維埃莫爾報告滑雪訓練的情況”,“第2軍汽車連索要發動機在低溫、高原情況下工作的使用手冊”,“第7軍要求立即派來早已同意派出的那些講授登山法的教官”,“第80師急需補充1800雙鐵釘鞋和滑雪帶……”等等。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德國人很快就測出了第4集團軍的位置。不久,一架德國戰鬥機隆隆來到愛丁堡上空進行了掃射,這是該集團軍在整個大戰期間所經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戰鬥洗禮。電台和人員都沒有受到任何損失,拍發電報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
為了加深德軍對第4集團軍的印象,雙十委員會通過雙重間諜“瑪特”、“傑夫”及時向德國提供了有關證據。這兩個人都是派到英國的德國間諜,但他們1944年在英國一上岸就被逮捕,隨後便“調轉槍口”為英國服務。他們所攜帶的密碼和規定的聯絡時間表都被用於同德方控製人員聯係。“瑪特”提供的情報說:蘇軍已派遣一個軍事代表團來到愛丁堡協調進攻挪威的行動,而在斯特林顯然有一個英國的第2軍司令部存在。“傑夫”的報告則說,據他發現,英國第7軍現正駐在敦提。當德國人要他描述一下第4集團軍的識別符號時,他明確地答複道:它是方形的,一半為藍色,另一半為紅色,上麵有一個金色的8字符號,但沒有下麵那個半圓圈。
故意像報界和電台透露的情況對上述欺騙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渲染和誇張。當地報紙刊登了一條關於“第4集團軍足球比賽”的新聞,英國廣播公司廣播了一篇第7軍“隨軍一日”的報道。有的報紙還報道了“第2軍管樂隊”在愛丁堡演奏樂曲的消息和第4集團軍一名少校結婚的新聞。與此同時,數以百計的木製雙引擎飛機出席在蘇格蘭機場上,而一大批準備參加“霸王行動”的戰艦也開到蘇格蘭沿海以助聲威。
英國在挪威的間諜們積極參與了這項欺騙活動。倫敦不斷要求他們了解挪威哥倫山脈的積雪情況;勞馬河上的橋梁能否通過中型坦克;德國山地部隊有什麼裝備以及具備何種作戰能力。與此同時,蘇聯也根據莫斯科協議開始履行他們在“北方堅韌”計劃中所承擔的義務。他們向德國人披露說,蘇聯正準備於1944年6月發動一次北極戰役以奪占挪威的佩薩莫。而德軍也確實在挪威水域發現了一些蘇聯潛艇。
配合無線電通訊和報紙宣傳,英國特種部隊還於1944年春天對挪威的工業和軍事設施發起了一係列打了就跑的襲擊,這些襲擊都帶有登陸攻擊前“預攻戰術”的特點。德國的軍艦、發電站、煉油廠、鐵路等紛紛被炸,無數零星的騷擾使德國駐軍惶惶不可終日。
此外,倫敦監督處還采取了其他一些特別措施,以便讓德國人感到對挪威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英國的本土艦隊在挪威沿海尋釁;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增加了他們在芬馬克上空的照相偵察飛行;特種行動局拍發了大量電報,仿佛是向挪威抵抗力量下達指示;英國廣播公司的丹麥語節目中進行的隱語廣播也驟然大量增加。
在各方麵的周密配合下,“北方堅韌”計劃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希特勒相信盟軍很快會向挪威發動登陸進攻,他不僅讓原來駐守挪威的部隊留守該地,而且還加強了那裏的防務力量。到1944年夏季,德軍僅在挪威一地就留守了13個陸軍師,9萬海軍部隊,6萬空軍部隊,6000名黨衛軍和1.2萬名準軍事人員。
這些部隊中包括一個機械化裝甲師,一個小型的然而卻是威力強大的潛水艇和魚雷艇中隊,一支空軍——這一切對於諾曼底戰場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德軍部隊一直在等待著盟軍的登陸,尤其是那個虛設的第4集團軍發起的進攻。但他們卻最終沒有等到那一天。
就在“北方堅韌”計劃全麵展開的時候,“南方堅韌”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這是一個更加大膽和宏偉的欺騙,它要虛構出一個擁有50個師、100萬人的集團軍!此時,正在英國南部集結的部隊實際上有兩個集團軍: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和布萊德利屬下的第12集團軍,它們將擔任諾曼底登陸的主力。倫敦監督處試圖通過各種特殊手段引導德國人相信,還有第三個集團軍——美國第1集團軍——正在英格蘭的東南部集結,準備從加萊海峽發起進攻法國的戰役。如果德國人確信了第1集團軍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會認為盟軍的主攻地點是加萊海峽,即使發現了諾曼底方向的登陸意向或行動,也可能將其視為佯攻而置之不理。所以,“南方堅韌”的重要目的在於把德國的注意力引往加萊海峽。
為了偽造美國第1集團軍,艾森豪威爾決定啟用喬治·巴頓將軍作為一張秘密王牌。巴頓在二戰中素以作戰勇猛和作風粗野、舉止狂妄而聞名。在北非“火炬”戰役中,他曾指揮盟軍於76小時內一舉攻占了1000英裏長的非洲海岸;在西西裏島,他以16769名盟軍的代價,消滅了16.7萬軸心國的部隊(其中包括了3.7萬名德軍)。但有一天,他的火爆脾氣和急躁情緒突然發作,動手打了一名美國傷兵兩個耳光,結果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此後,巴頓被調往克拉克將軍那裏聽候調用。由於德國人深信巴頓肯定要在重大軍事行動中擔任指揮職務,所以他的動向便成為德國判斷盟軍攻擊目標的一個重要依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艾森豪威爾才決定使用巴頓來實施“南方堅韌”計劃。
1944年1月26日清晨,一架C-47軍用運輸機載著巴頓降落在英國謝爾頓的美軍基地。隨後,艾森豪威爾在倫敦接見了巴頓。巴頓希望能夠指揮美國第3軍,艾森豪威爾答應了這一要求,但同時提出,第3軍到達歐洲之前,巴頓必須為另一支部隊服務,這支部隊就是美國第1集團軍,它是“南方堅韌”計劃的核心力量。艾森豪威爾任命巴頓擔任這個集團軍的司令官。
根據“南方堅韌”計劃,美國第1集團軍將包括加拿大第1軍、美國第3軍和另外50個師的兵力。它們中的一部分部隊是實際存在的,但其並不歸巴頓指揮,任務也不是在加萊海峽登陸。而另外一大部分純屬虛構。整個第1集團軍的任務就是作出從加萊海峽發起主攻的姿態,誘使希特勒把精銳部隊放在加萊地區。巴頓作為盟軍的一名“長勝先鋒”,恰恰有條件完成這一使命。
巴頓開始以第1集團軍統帥的身份出現在英國。他經常到格羅斯維納廣場去擺放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利,他還受到了布魯克的接見,並被授予高級爵位;他乘專列前往蘇格蘭,會見第3軍的前衛部隊;當載著幾千名美國士兵的“瑪麗女王”號駛進港口時,巴頓堂而皇之地在一群歡呼的將士前大步走過;他還視察了德軍戰俘營,同英國紳士和貴族親切交談。
總之,除了向英國報界正式宣布美軍已經來到英國之外,巴頓的活動基本沒有或者很少進行保密。與此同時,雙十委員會下屬的雙重間諜紛紛向他們的控製人員報告巴頓的最新行蹤。1944年3月20日,西線德軍情報分析科在一項通報中寫道:“現已查明,曾在北非以其膽略和效率而聞名的巴頓將軍,目前正在英格蘭擔任某種高級軍事職務。”同一天,艾森豪威爾的司令部也含糊其辭地宣布,巴頓已經放棄了他在第7軍的指揮職務,另有重要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