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第30計 反客為主——客坐主位(2 / 3)

唐朝有個叛將,名字叫仆固懷恩。他煽動吐蕃和回紇兩國聯合出兵,進犯中原。大兵三十萬,一路連戰連捷,直逼涇陽。涇陽的守將是唐朝著名將軍郭子儀,他是奉命前來平息叛亂的,這時他隻有一萬餘名精兵。麵對漫山遍野的敵人,郭子儀知道形勢十分嚴竣。正在這個時候,仆固懷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紇就失去了中間的聯係和協調的人物。雙方都想爭奪指揮權,矛盾逐漸激化。兩軍各駐一地,互不聯係往來。吐蕃駐紮東門外,回紇駐紮西門外。郭子儀想到何不乘機分化這兩支軍隊?他在安史之亂時,曾和回紇將領並肩作戰,對付安祿山。這種老關係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紇營中轉達郭子儀想與過去並肩作戰的老友敘敘情誼。

回紇都督藥葛羅,也是個重視舊情的人。聽說郭子儀就在涇陽,十分高興。但是,他說:“除非郭老令公親自讓我們見到,我們才會相信。”郭子儀聽到彙報,決定親赴回紇營中,會見藥葛羅,敘敘舊情,並乘機說服他們不要和吐蕃聯合反唐。將士們深怕回紇有詐,不讓郭子儀前去。郭子儀說:“為國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紇營中,如果能談得成,這—仗就打不起來了,天下從此太平,有什麼不好?”他拒絕帶衛隊保衛,隻帶少數隨從,到回紇營去。藥葛羅見真的是郭子儀來了,非常高興。設宴招待郭子儀,談得十分親熱。酒宿時,郭子儀說道:“大唐、回紇關係很好,回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了大功,大唐也沒有虧待你們呀!今天怎麼會和吐蕃聯合進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們與大唐作戰,他們好乘機得利。”藥葛羅憤然說道:“老令公說得有理,我們是被他們騙了!我們願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雙方馬上立誓聯盟。

吐蕃得到報告,覺得形勢驟變,與己不利,他們連夜準備,拔寨撤兵。郭子儀與回紇合兵追擊,擊敗了吐蕃的十萬大軍。吐蕃大敗,很長一段時期,邊境無事。

巴勒斯坦武裝反客為主,引發黎巴嫩內戰

1943年黎巴嫩獨立時,黎巴嫩基督教與穆斯林人口比例為6:5,各教派之間曾簽署《國民公約》,按照當時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權力,規定總統由基督教馬龍派教徒擔任,總理由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長由什葉派穆斯林擔任,議會席位按照三大派別的人口比率分配。

此後數十年間,在馬龍派和穆斯林溫和派治理下,黎巴嫩成為中東地區最穩定的國家,旅遊、銀行、過境貿易給其帶來高額收入,人民生活水平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首都貝魯特更成為與蘇黎士並稱的國際金融之都和中近東交通、教育、文化中心,號稱“近東巴黎”,黎巴嫩鎊也成為和瑞士法郎、西德馬克一樣堅挺的國際貨幣。

然而從60年代起,由於穆斯林人口出生率猛增,一部分穆斯林極端分子要求修改《國民公約》,增加穆斯林的權力。1971年後,流亡約旦的巴勒斯坦遊擊隊組織因幹涉約旦內政、希望建立“國中之國”而被約旦國王用武力驅逐出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前往黎巴嫩。當時的黎巴嫩基督教政府出於阿拉伯同胞的情誼接納了這些武裝人員,然而後者再次反客為主,直接介入黎巴嫩內部權力鬥爭,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基督教勢力。黎巴嫩從此內亂頻生。

1975年4月13日,巴勒斯坦遊擊隊槍擊了一座基督教教堂,打死4名長槍黨(又譯弗朗吉亞黨,馬龍派的政治組織)黨員和數名平民。為了報複這一暴行,基督教長槍黨采取了以牙還牙的措施,在當天伏擊一輛載有26名巴勒斯坦人(包括遊擊隊分子)的公共汽車,將其乘客全部殺害,由此引發黎巴嫩長期殘酷的內戰,長達15年,造成14萬人死亡和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