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第28計 上屋抽梯——讓對手自己從高處跳下(2 / 3)

劉邦為了削弱項王的力量,命令韓信、張耳率兩萬精兵攻打趙王歇的勢力。趙王歇聽到消息之後,嗬嗬一笑,心想,自己有項羽作靠山,又控製有二十萬人馬,何懼韓信、張耳。

趙王歇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井陘,準備迎敵。韓信、張耳的部隊也向井陘進發,他們在離井陘三十裏外安營紮寨,兩軍對峙,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韓信分析了兩邊的兵力,敵軍人數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拚攻城,恐怕不是對方的敵手,如果久拖不決,我軍經不起消耗,經過反複思考,他定下了一條妙計。他召集將軍們在營中部署。命一將領率兩千精兵到山穀樹林隱蔽之處埋伏起來,等到我軍與趙軍開戰後,我軍佯敗逃跑,趙軍肯定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伏軍迅速殺入敵營,插上我軍的軍旗。他又命令張耳率軍一萬,在綿延河東岸,擺下背水一戰的陣式。自己親率八千人馬正麵佯攻。

第二天天剛亮,隻聽見韓信營中的戰鼓隆隆,韓信親率大軍向井陘殺來:趙軍主帥陳餘,早有準備,立即下令出擊。兩軍殺得個昏天黑地。韓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時一聲令下,部隊立即佯裝敗退,並且故意遺留下大量的武器及軍用物資。陳餘見韓信敗,大笑道:“區區韓信,怎是我的對手!”他下令追擊,—定要全殲韓信的部隊。韓信帶著敗退的隊伍撤到綿延河邊,與張耳的部隊合為一股。韓信對士兵們進行動員,前邊是滔滔河水,後麵是幾十萬追擊的敵軍,我們已經沒有退路,隻能背水一戰,擊潰追兵。”士兵們知道已無退路,個個奮勇爭先,要與趙軍拚個你死我活。韓信、張耳突然率部殺了回來,陳餘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部隊認為以多勝少,勝利在握,鬥誌已不很旺盛,加上韓信故意在路上遺留了大量軍用物資,士兵們你爭我奪,一片混亂。銳不可擋的漢軍奮勇衝進敵陣,隻殺得趙軍丟盔棄甲,一派狼籍。正是“兵敗如山倒”,陳餘下令馬上收兵回營,準備修整之後,再與漢軍作戰。當他們退到自己大營前麵時,隻見大營那邊飛過無數箭來,射向趙軍。陳餘在慌亂中,才注意到營中已插遍漢軍軍旗。趙軍驚魂未定,營中漢軍已經衝殺出,與韓信、張耳從兩邊夾擊趙軍。張耳—刀將陳餘斬於馬下,趙王歇也被漢軍生擒,趙軍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解放戰爭時期,我華東野戰軍圍殲敵整編第74師,也是一場“上屋抽梯”的戰爭活劇。

1947年萊蕪戰役後,國民黨軍隊吸取以往的失敗教訓,采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向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敵人改變了戰法,我軍若還按照過去那種以一部分兵力出擊敵側後,則不能達到調動或分散敵人、誘其一部“上屋”的目的。於是,我華東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指示,保持最大的耐心,不過早驚動敵人的後方,主動大踏步後退、再後退。我華東野戰軍充分利用魯中老區作戰的有利條件,放開正麵,大膽誘敵深入,迫敵往返跟蹤1000餘公裏,使之始終處於疲於奔命之中,這樣不僅消耗了敵人的銳氣,而且大大迷惑了敵人。

同時,我華東野戰軍主力暫不在預定戰場設伏,而是先集結在隱蔽待機位置伺機,以造成敵人的判斷錯誤,助長其驕狂心理,待其貿然前進。直至5月12日,我才決心分割敵兩翼,突破中央,迅速將敵整編第74師包圍於孟良崮地區。隨後我軍以重兵將援助敵整編第74師的其它敵人阻在孟良崮地區之外,截斷了敵整編第74師的退路。在孤零零、光禿禿、既無糧、又無水的孟良崮上,被拉“上屋”的敵整編第74師的美式機械化裝備不能發揮威力,使原本優勢的因素成了劣勢。“置梯”是為了誘敵,“抽梯”卻意在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