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第22計 關門捉賊——把威脅消除於國門之內(2 / 3)

黃巢見形勢危急,召眾將商議對策。眾將分析了敵眾我寡的形勢,認為不宜硬拚。黃巢當即決定:部隊全部退出長安,往東開拔。

唐朝大軍抵達長安,不見黃巢迎戰,感到奇怪。先鋒程宗楚下令攻城,氣勢洶洶殺進長安城內,才發現黃巢的部隊已全部撤走。唐軍毫不費力地占領了長安,眾將欣喜若狂,縱容士兵搶劫百姓財物。士兵們見起義軍敗退,紀律鬆弛,成天三五成群騷擾百姓。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唐軍將領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成天飲酒作樂,歡慶勝利。

黃巢派人打聽到城中情況,高興地說:敵人已入甕中。當天半夜時分,急令部隊迅速回師長安。唐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長安城內,隻殺得毫無戒備的唐軍屍橫遍地。程宗楚從夢中醒來,隻見起義軍已衝殺進城,唐軍已經大亂,無法指揮,最後他自己也在亂軍中被殺。

黃巢用“關門捉賊”之計,重新占據了長安。

雅克薩圍困戰

雅克薩是中國清朝時黑龍江省的一座小城,被沙俄軍隊無理侵占。為了收複失地,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光複台灣之後,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沉重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野心,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清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役後主動撤出雅克薩。沙俄不甘心失敗,又派托爾布律率領700人的俄軍卷土重來。俄軍再占雅克薩,康熙決定再次出兵。

1686年,清軍出動數千人,在薩布索將軍的帶領下開往雅克薩。清軍依靠兵力眾多的優勢,包圍了雅克薩,向托爾布津發出撤走的最後通牒。托爾布津認為自己武器裝備精良,不僅不撤,反而向清軍開火。雙方打了四天四夜,托爾布津被炸死,俄軍損失100多人。

但是,俄軍仗著工事堅固,火藥充足,仍然負隅頑抗。為了避免傷亡,清軍指揮官下令停止強攻,決定用關門捉賊的戰術對付敵人。清軍在雅克薩城外挖了壕溝,切斷了雅克薩與外界的聯係。不久,城內的水和糧食嚴重不足,饑餓時刻威脅著俄軍的生存,傷病員一批批死去。到了年底,城中剩下的俄軍隻有150餘人。沙俄政府派出使節乞求解除雅克薩之圍,表示願意進行和平談判。1689年,中俄兩國經過長期的談判終於簽訂了著名的《尼布楚條約》。

遼沈戰役的一著妙棋

1948年秋,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戰略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選定東北作為戰略決戰的首戰地點。

當時,東北的國民黨軍分別困守於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個孤立地區,正處於采取頑抗還是逃跑兩種選擇的猶豫之中。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主張先打長春,如果這樣的話,就會把北寧線上的國民黨軍放跑,增加解放全國的難度。毛澤東經反複權衡,決定采取“關門捉賊”的戰略。他命令東北野戰軍直取北寧線上的錦州。錦州是東北的大門,攻占了錦州,就切斷了東北與關內的聯係,關上了東北的大門。敵人見我軍攻打錦州,急忙調集援兵,我軍憑堅阻援。10月15日晚,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這樣,龜縮在長春、沈陽的幾十萬敵人沒有了退路,成了門中之賊、甕中之鱉。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長春守敵10餘萬人一部分起義,一部分投降。接著,東北野戰軍攻占沈陽。至此,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遼沈戰役曆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人。這一勝利使人民解放軍獲得了鞏固的戰略後方,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用新解”

連鎖商店,相依相存

近年來,在海外零售業有一種頗有效益的經營方式:連鎖經營商店,也體現了“關門捉賊”的要義。處於同一地帶的幾家商店經營互相有關聯的產品,比如你經營成衣,我經營領帶、胸花、襪子、內衣等;或者你專營炒賣,他專營煙酒等,這就叫連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