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那天,範德比雇傭了紐約市的兩個樂隊,一隊在前,一隊在後。新郎新娘則坐在一輛六駕馬車上,招搖過市。從年齡上看,兩人似爺爺和孫女。所到之處,人們空巷而出。
在入洞房時,老範德比一本正經地對新娘說:“夫人,我們現在是親密的夫妻了,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也為了你日後的幸福,我已立好了遺囑,你看。”
新人拿起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如果我婚後一年內死,夫人可獲遺產10萬元,如果兩年內死,可獲20萬元;如果三年內死,可獲30萬元;並以此類推。”
新娘看完後,心中頓時涼了半截。她本來想與老範德比同居一星期就把老家夥搞死,如今死期與遺產成正比。美人計行不通了,看起來老範德比並不糊塗。
老範德比畢竟年齡已大,過了半年就死了。在老範德比死後的第三天,新娘又結婚了,但她隻得到了10萬元。老範德比真可謂老謀深算。
吊人胃口的手表廣告
80年代的某一天,香港市民都注意到有家報紙的一個整版幾乎全部空白,隻在版麵中央印著一個小紅點,外加“HRC”3個字母。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好加倍注意該報第二天的舉動。
第二天,第三天,一連四天報紙都如法炮製,於是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議論和注意,有些性急的人甚至去信或打電話到編輯部詢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周後,該報以整版篇幅刊登“HRC”的廣告。原來這是一種新型手表的牌子。
緊接著,“HRC”手表開展強大的廣告攻勢,報紙、電視、電台、路牌,鋪天蓋地而來的廣告彙成一片汪洋大海。不久這個牌子的手表便一舉行銷於香港各階層。
美國芭比娃娃的營銷戰略
在美國有一種家喻戶曉的名叫“芭比”的洋娃娃,每個售價僅10美元95美分。就是這個看似尋常的洋娃娃,曾讓無數的父母無可奈何,因為這是一種“會吃美金”的娃娃。娃娃怎麼會吃美金呢?看下麵的故事你就會明白。
一天,當父親將物美價廉的芭比娃娃買下並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女兒後,很快就忘了此事。直到有一天晚上,女兒回家對父親說:“芭比的衣服隻有一件,太寒酸了,需要給她買新衣服了。”原來,女兒發現了附在包裝盒裏的商品供應單,提醒小主人說芭比應當有自己的一些衣服。父親不想讓女兒失望,於是又去那家商店,花了45美元買回了“芭比係列童裝”。
過了一個星期,女兒又說得到商店的提示,應該讓芭比當“空中小姐”,還說一個女孩在她的同伴中的地位,取決於她的芭比有多少種身份,還委屈地說自己的芭比什麼身份都沒有,太沒麵子了。於是,父親又掏錢買了空姐製服。接著又是護士、舞蹈演員、公關小姐的行頭,這一下,父親的錢包裏又少了35美元。然而事情並沒有完,有一天,女兒得到“信息”,說她的芭比喜歡上了英俊瀟灑的“小夥子”凱恩,不想讓芭比“失戀”的女兒央求父親買回凱恩娃娃。望著女兒腮邊的淚珠,父親還能說什麼呢?於是,父親又花費11美元讓芭比與凱恩成雙結對。
洋娃娃凱恩進門,同樣也附有一張商品供應單,提醒小主人別忘了給可愛的凱恩添置衣服、浴袍、電動剃須刀等物品,沒有辦法,父親又一次打開了錢包。
事情總該結束了吧?沒有。當女兒眉飛色舞地在家中宣布芭比和凱恩準備“結婚”時,無奈的父親隻好又一次破費讓女兒為婚禮“大操大辦”。
父親想,謝天謝地,這下女兒總該心滿意足了。誰知有一天女兒又收到了商品供應單,說她的芭比和凱恩有了愛情的結晶——米琪娃娃。天哪!又冒出個會吃美金的“第二代”芭比娃娃!父親真是叫苦不迭,可又沒有發火的理由,隻好暗自歎服商家的“智謀實在是令普通人望塵莫及”!
“芭比”娃娃采用成龍配套的鏈式營銷策略,步步誘“敵”深入,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不停地掏腰包。其成功之處就在於能夠采取“攻心為上”的營銷策略,這是經商的一條極富誘惑力的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