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國厄(2 / 3)

“諾。”

文種走進營帳,立馬跪倒在夫差麵前,全身伏地,“臣文種拜見吳王!”

“不知文大夫來我軍中何事?莫不是在越國呆不下去,要倒戈我吳國?”說著,和帳中隨性官員笑了起來。

文種直起上身,道:“大王,越王特派臣前來講和。我國大王承諾,願為吳國屬國,國內兵馬任吳國調動,越國願充當吳國屏障。此外,每年進貢之數由大王說了算,我國大王隻願能保住祖宗宗廟,讓先王能有安身之所。”文種由袖中拿出竹簡,雙手捧於頭上,道:“此為降書,望大王過目!”

“哼!當初他殺我父王之時,怎沒想到有今日?告訴勾踐,兩日後準備受死!”

“大王、大王,若我國大王王後願入吳宮,為您當牛做馬,可否網開一麵?”

“這?”夫差心中有些動搖,若是能將勾踐踩於腳下,豈不是比殺了他還痛快?

此時,站於一旁的伍子胥站了出來。

“大王,萬不可被他花言巧語所騙!此次擊敗越國,乃是上天保佑我國,欲借我國之手滅了越國,若是這次放過了,辜負天恩,下次再想攻破越國,便不是如此容易了!”

“伍相國這是哪裏的話?”立於一旁的伯噽走了出來。“此仗雖說是上天庇佑,但最主要的還是大王英明神武,既然大王能滅他一次,還怕不能滅他第二次嗎?”

“大王,越國甘為吳國驅使,萬不敢再與吳國動幹戈!”文種趕忙道。

伍子胥瞪了伯噽一眼,轉身對夫差道:“大王,前車之鑒就在眼前!當初我國打敗越國,可越國幾年之後便殺了先王,大敗我國啊!”

“這怎可同日而語,如今我國國力強盛,越國遠不能及,怎會重蹈以前的覆轍?”伯噽附聲道。

“你!”

“夠了!都給孤住嘴!文種,你回去告訴勾踐,兩日後受死!”

文種灰溜溜回到越軍帳中,勾踐見文種回來,趕忙問:“如何?吳國可答應與我國講和?”

文種搖搖頭。

眾臣議論紛紛,勾踐喪氣道:“難道,孤真要命喪與此!”

文種眼珠一轉,道:“大王,臣認為,不然,想那商湯被桀囚於夏台,文王被禁於羑裏,晉國公子重耳逃往翟,齊國公子小白奔赴莒,他們最終稱王稱霸。由此看來,大王現在的處境,未嚐不是一個機會!”

範蠡道:“文大夫可是有了對策?”

勾踐求救似的看向文種。

“回大王,臣有一事要啟稟大王,望大王莫要怪罪臣!”文種小心試探道。

“卿但說無妨!”

“大王,臣私自向吳王承諾,若是吳國答應我國求和,大王王後願入吳宮為奴為婢!”

勾踐甚是生氣:“你怎可如此說!孤寧願此刻自刎,也不願為他夫差驅使!”

“大王!”範蠡勸道,“為今之計,先保住性命要緊,為奴為婢又如何,總有我國翻身的一天,若是大王此時殉國,越國便再無翻身之日了!”說著,範蠡跪下身來。

其他臣子也跪下,齊道:“臣附議!望大王忍一時之辱,以國家為重!

勾踐癱坐下來,良久,道:“眾卿起來吧。文卿,那夫差如何說?”

“啟稟大王,臣說完此話,見吳王有所動搖,可伍子胥力勸吳王拒絕義和,而後,伯噽便站出與伍子胥爭論起來。最後吳王聽了伍子胥的建議。”

“現下該如何?”勾踐急道。

“大王,臣對伯噽也略有耳聞,此人向來不甘居於伍子胥之下,多次與其作對,若能得到他的幫助,越國之圍可解。”

範蠡接著道:“大王,臣聽聞伯噽此人貪得無厭,好色成性,若是我國備齊美女財寶前去求他,或許能說動他。”

“大王,臣之所想與範大夫相同。”文種道。

勾踐沉思了一會兒,道:“既是如此,孤即刻派人飛鴿傳書通知王後準備此事,範卿,你下山去迎接王後所派之人,其餘眾卿與孤一起和吳軍拖上一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