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 / 2)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工作研究

作者:呂海蓉 張海平

摘要:科研作為高校綜合實力的一個支撐因素,已經顯得愈發重要,高校科研管理的好或壞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科研水平,影響著高校的綜合競爭力。然而近年來頻頻發生的與科研相關的職務犯罪案件,給科研人才管理和科研資金管理敲響了警鍾。本文分析了近年來我國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科研立項評審透明機製、科研經費彈性預算製度、引入第三方預算評價機製、完善結題驗收流程、建立科研人員信用庫和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等措施。

關鍵詞:高校科研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對高校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高校自身科研意識的增強,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變得日益複雜,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僅是高校內部的事情,而且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的影響。教育部、財政部、科技部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發布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規範高校科研行為的意見》(教監[2012]6號)等4個針對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知,不僅僅是要規範科研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護高校中的一批科研精英。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科研課題立項評審不透明,科研機會不平等

在課題立項過程中,公平機製的建立主要表現在課題申報者之間機會均等、條件平等,任何人不得擁有特權地位或其他便利條件,以獲取課題申報的優待。實際上,此種公平機製在現實中很少實踐。當前,我國大部分科研基金的評審流程基本上是“三步走”的模式:初審、同行專家評議、學科評審組評審。但具體評委的情況、評審流程、評審標準及評審過程卻沒有合理的公開,課題申報成功與否,也沒有公開的原因說明。在這種非透明的課題評審模式下,將不可避免地帶有人為因素,甚至有些課題評審專家就是課題的申報者或參與者,科研立項評審機製缺乏透明性、公平性。

(二)科研經費預算製度不科學,科研經費流失嚴重

高校作為我國科研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愈發重要,現在更是成為我國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其科研經費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03年到2007年,我國高校科研經費年均增長20%。然而,國家審計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審計時作了這樣的描述:審計2010年的99個支撐計劃在研項目普遍存在不符合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及其他財經製度規定課題、擴大開支範圍、未經批準調整預算、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製度、會計核算不規範、課題突擊花錢購買設備等問題。科研經費支出亂象叢生,各種腐敗案件頻頻發生,圍繞科研經費甚至形成了一條隱秘的腐敗生態鏈。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原因就在於科研經費預算製度不科學。一方麵,當前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編製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而直接費用項目設置過於粗放,與課題實際支出內容具有較大偏差,間接費用的預算管理方式與高校會計核算製度相脫節,高校收付實現製的會計製度,不計提折舊,不進行成本核算,科研課題間接費用缺乏明確的計算分攤依據。另一方麵,一般項目在立項時都有經費指導數,例如某類型的項目金額隻能在20萬元到30萬元的範圍內。教師申報經費預算時,在總量符合標準的基礎上,明細數隻能憑經驗判斷,立項審查時,因為缺乏合理的預算體係和標準,也難以把握課題申報的預算是否合理。

(三)結題驗收不嚴謹,重申報,輕驗收

根據教育部統計,2007年全國高校從事科技活動人數為36.6萬,通過各種渠道共獲得科技經費544.4億元,承擔各類科技課題27.2萬項。2007年全國高校共出版科技專著2 603部,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3萬篇,鑒定科技成果8 200多項,簽訂技術轉讓合同6 908項,當年實際收入13.2億元。2007年高校申請專利近3萬件,獲得專利授權1.5萬件,其中獲國外專利授權45件。從上述一係列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高校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員和經費,而取得的成果卻與投入不成比例,“論文多、成果少”的事實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原因就在於當前我國高校中存在著“重申報、輕驗收”的不良現象。在課題申報時,組織人員搜集材料、邀請專家反複評審論證等,然而在課題申報時,當前隻有部分國家重大科研專項以及973等國家級的重大科研課題有著較為嚴格的中期檢查和結題審計,其他大多數科研課題結題都是憑項目負責人的書麵材料,缺乏進行實地驗收和係統評估的標準,因此科研課題取得成果的真實性也就缺乏考證。

(四)部分科研人員信用缺失,科研評價機製不完善

近年來,高校中頻頻發生各類科研腐敗案件,最惡劣的莫過於上海交大“漢芯一號”涉嫌造假並騙取國家近億元經費事件,西安交大因存在著嚴重抄襲和經濟效益數據不符合實際的問題而被撤銷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課題等。被曝光的這些還隻是各類科研腐敗案件的冰山一角,當前高校中科研的不良現象主要表現為科研課題負責人不按要求履行科研合同;隨意開支科研經費,把科研經費當成個人支出、消費“小金庫”;沒有實質性的科學研究,而隻是發表一些不痛不癢的文章;課題延期以及課題結題不結賬等問題。高校中之所以出現以上各類科研腐敗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學有效的科研評價機製。當前科研課題評價多是采用專家評價結合論文數量和影響力的評價方式,據此來判斷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應用意義。但是這種評價方式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主觀上,會存在賄賂評審專家的可能性;二是客觀上,因評審專家自身知識範圍因素而造成的評價偏差,以及單純的論文數量會引導科研人員更多的去關注科學的理論性而忽視了科研成果實際應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