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今天的BBQ也有可能是來自加勒比海。這個地區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盜的據點。他們乘著帆船,掛著骷髏旗在大海中乘風破浪。電影《加勒比海盜》即以此時期的加勒比海地區為背景。今天,海盜們昔日的風采已不可考,但我們仍可確定的是,當時來自法國的海盜喜歡在島上吃燒烤,他們把整隻宰好的羊從胡須到屁股(法語是de la barbe au cul)放在烤架上烤熟後享用,並將這道菜簡稱為barbe-cul,後來這個詞演變成了barbeque,簡寫為BBQ。現在BBQ幾乎是都市中年輕人最流行的一種聚會方式了。
現代BBQ真正被發展到極致還要歸功於巴西人。巴西燒烤在南大河地區已經有超過200年的曆史。夜間,巴西男人們喜歡生一堆篝火,一邊紮上一大塊肉,放進被火圍繞著的架子上,一邊侃侃而談他們在高原上的曆險故事。這個就是我們直接把肉類置於火上燒烤的原本方式。而在烏拉圭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又孕育出典型的南美洲式調料,這就更加多姿多彩了。當地人隻需要一柄利刀、一堆火、一些木條、一大塊肉、再加上一點粗鹽,還有一些調料,就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最實在的大餐。今天,除了朋友相約、喜慶宴會,燒烤在巴西更是代表國家的一種特色。這個特色正輸出到世界多個角落,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隻要一嚐、無不馬上被這巴西美味所征服。
燒烤的文化內涵
燒烤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其實是一種追求物質的原味和粗野的即食效果,是對習慣性飲食的一種反叛。即使在食物種類多如牛毛的今天,也沒有什麼能夠比燒烤更容易喚起人們的食欲,事實上,燒烤在過去的幾千年裏對人類一直都是一種形式和味覺上的誘惑。
現如今的燒烤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祖先曾經狩獵的土地上,燒烤從現實主義出發,以進取的姿態不斷拓展它涉及的領域。燒烤的經營方式,也在向著兩個方向分化,一種是仍保持懷舊色彩的街頭巷尾的燒烤攤,一隻用來當做烤架的鐵盒,幾隻竹簽就可以搭成臨時的燒烤街頭店。另一種是飯店式集約化燒烤。
不論哪種形式,燒烤的狂野精神始終蘊涵著漁獵時代的狂放與浪漫,在不斷地延續篝火烤炙而食的場麵,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和歡樂的氣氛。幾千年過去,盡管烹飪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時俱進,花樣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最古老的燒烤並沒有消失,反倒在漫長的歲月中,發展出了更多更新的方式方法。暫且不論美式的掛汁烤,日韓的鐵板烤,僅僅中國,便有糊泥烤、串烤、明爐烤、竹筒烤、鉤吊烤、箅烤、叉烤、掛糊烤、白烤、鐵鍋烤、篝火烤等多種花樣,幾乎每種花樣都有一兩種非常著名的菜肴,比如叫花雞就是糊泥烤的典範,享譽中外的北京烤鴨則是明爐烤和鉤吊烤的結合。
時至今日,哪怕營養學家總是憂心忡忡地高呼燒烤類食品的各種不健康,燒烤的美味仍然引誘著人們前赴後繼。想對燒烤說“不”,實在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