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2 / 3)

第二,互聯網弱化了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識。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道德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結合,現實世界中的道德輿論能對個體行為起約束作用。而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由於世界各國法律法規及各自的道德倫理都不盡相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係統的法律規範來對人們的網絡行為進行約束和管製,網絡秩序的維護主要取決於網民的自覺,所以亟需培育網民的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正因為網絡隱匿了計算機前個體的身份,所以也降低了輿論及道德規範的作用與影響,極易造成網民道德責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識的泛濫。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群體,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在確立之中,自控力較差,加上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特點,讓其網上行為很容易拋開現實生活中的諸多顧慮,再加上來自網上的“三俗”文化的誘惑和“造假”、“欺詐”、“病毒”、“盜竊”等網絡腐朽現象的影響,極易在道德行為上隨波逐流,出現發布虛假信息、上傳黃色圖片、進行人身攻擊、欺詐他人財物、製造傳播病毒、盜取他人銀行賬號和密碼等違法犯罪的行為。

第三,互聯網分化了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意識。當前,由於網絡的開放性、隱匿性等特點,加上網絡文化的泛濫,使得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意識正在不斷地被分化。如受網絡上的西方文化和不良信息的影響,受教育者容易模糊理想信念,急功近利,注重個人利益,價值取向歪曲,對“我”之外的事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在虛幻的網絡世界裏,不少青少年群體缺乏網絡公德和法紀觀念,從而導致網絡道德失範,出現違法行為而不自覺。

第四,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疏遠了受教育者的人際關係。參與人際交往等社會活動,是受教育者提高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受教育者逐步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當前的高校學生群體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較早地接觸了網絡,能夠熟練地使用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擴大了其交流交際範圍,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些學生整天在網上與來自五湖四海、四麵八方的網友溝通交流,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寡言少語,不愛與身邊的同學交流。這種隔著機器的交流雖然給他們帶來了自由的空間、漫天的遐想,但這種缺少身體語言和口頭語言的交流形式卻阻礙了他們組織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第五,互聯網有可能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網絡所提供的虛擬化、數字化生活、工作、娛樂、休閑方式,帶給了人們更多的快樂與自由,同時也容易使一些人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學生群體尤甚,一些自製力不強的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很容易養成“網癮”。表現之一是網上交際成癮,成天泡在網吧或拿著手機與遍布世界各地的網友聊天,無心投入到學習之中,有的還會遠赴千裏之外與網友見麵,網戀在學生群體中也成為了一種常見現象;表現之二是網絡遊戲成癮,網絡遊戲讓許多學生流連忘返,無法自拔,將本該用於學習的大量精力用在了網絡遊戲上,有的沉浸於遊戲所虛構的世界,陷入非理性的狀態,甚至做出帶有暴力的行為;表現之三是網絡色情隱患,一些學生沉浸於網絡中的情色影視、圖片,容易形成心理障礙,一旦在生活中失去自控,就會做出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

第六,互聯網刺激了學生群體間的攀比心理,容易使其養成浪費的壞習慣。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網購已經成為學生群體購物的重要方式,雖然這種購物方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也無形中刺激了他們的攀比心理和浪費行為。由於網上購物所采用的付款方式是電子付款,如通過支付寶、餘額寶付款或通過銀行卡轉賬等等,這些不以實物貨幣作為交換的購物方式很容易讓他們淡化對金錢的概念。商家還經常采用一些刺激手段誘導他們去購買本不需要的物品,這樣一來,那些功能重複的、本就不需要的商品有可能買回來根本沒有使用,即便使用也就是使用一兩次就閑置了,從而容易養成浪費的壞習慣。

互聯網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第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影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等,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於單一和形式化。網絡環境下,學生從互聯網中汲取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遠遠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規定的內容,有些可能會促進他們思想的進步,但有些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的信息則會弱化主流意識形態對受教育者的教化功能,這對高校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二,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網絡的出現,使傳統的課堂教學、講座、報告會、第二課堂活動、個別談心、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麵臨極大的挑戰,其教育效果正日益降低。因為受教育者麵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數隻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和選擇性。理論課程課堂教學形式單一,講座和報告信息量少,第二課堂活動參與麵有限,個別談心主要也是出於維護安全和穩定的目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式主義地開展教育,使得傳統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的要求。互聯網的應用使得受教育者更為輕鬆便捷地獲取信息,也就導致他們接受學校正麵教育信息的時間越來越少。網絡的交互性,也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你講我聽”的單向強製性方式。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調整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