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兼顧就業指導與就業觀的革新。在整個就業體係中,除了高等院校以及大學生自身兩大主體以外,用人單位對解決就業困境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近幾年的就業趨勢來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影響大學生就業方向的重要力量。一方麵,用人單位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尊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從就業要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精神支持,堅持以人為本的就業理念,就是要求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放棄有色眼光,以注重崗位的需求與大學生的能力之間的平衡為重點,最大限度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於高校大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用人單位的崗位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麵,用人單位要盡可能地給大學生提供有必要的就業指導,從思想層麵上讓大學生對未來就業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而這種就業指導體現在招聘人才以及崗前指導兩大部分,通過指導性的思想引導,讓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崗位充滿自信,從而有利於解決就業過程中的困境。因此,從用人單位的角度而言,用人單位在就業指導方麵,堅持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是當今形勢下解決就業困境、轉換思想的重要舉措。
社會及家庭:樹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兼顧正確的就業心態與就業觀。就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而言,幫助大學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社會媒體要堅持健康的輿論導向。盡管社會媒體不可能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但可以還原大學生就業的現狀與本來麵貌,可讓大學生理性地看待就業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和問題。社會媒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中的輿論引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經過多重形式、多重渠道的正麵宣傳,引導和幫助人們轉變傳統就業觀念。二是從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困難入手,幫助大學生適時調整就業心態,以減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三是宣傳與解讀政府為推進就業而製定的相關措施和製度,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提供借鑒。四是積極傳播就業信息,為大學生求職與創業提供信息與精神動力,通過大型策劃與活動組織,為大學生和就業單位搭建橋梁等。同時家庭成員也要發揮積極的鼓勵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應該主動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家長自身首先要調整好心態,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在孩子求職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引導和鼓勵,以朋友的角色與孩子多溝通,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正確看待上大學和找工作的關係,找第一份工作和終身職業的關係。同時,要配合學校,發揮自己在激勵學生成才、確立價值取向、設計職業生涯、轉變就業觀點、開辟就業渠道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華北理工大學臨床醫學院)
【注釋】
①唐子茜,汪先平:“改革開放以來不同年代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探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3期。
②牛青楊:“基於科學發展觀指導的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前沿》,2009年第12期。
③喬鵬:“大學生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④高曉琴:“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12期。
⑤李慧靜,高玉娟:“當代大學生就業思想調查分析”,《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第5期。
⑥朱國瑋,黃珺:“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⑦孫紅旗:“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係構建策略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第7期。
⑧李海波:“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建議”,《科技通報》,2013年第11期,第228~230頁。
⑨楊海霞:“一種員工離職對業績影響的預測模型仿真”,《計算機仿真》,2013年第7期,第200~203頁。
⑩馮虹,張波:“我國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及問題研究:以北京為例”,《管理世界》,2011年第8期。
責編/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