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樣本結論。通過對以上調研樣本的分析來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出了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思想,而研究出大學生就業的思想對於尋找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思維轉換有著實質性的現實意義。通過以上的樣本數據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對於未來的就業規劃存在模糊性,思想上並沒有足夠的重視未來的就業規劃,對未來的就業態度存在非合理化想象。通過以上的未來職業規劃的問題可以清晰地看出,約有65%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過早的進行職業規劃,從思想層麵上講,這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未來就業方向的定位。其次,在就業價值觀上不能顧及大局意識,過於強化自身的價值追求。在就業地域的調查方麵,約有38%的大學生明確指出不希望去西部等艱苦的地方工作,而認為有必要的大學生比例也僅有41%,不到一半的比例。此外,通過15%的大學生認為去西部就業沒有必要也無所謂的比例發現,當今形勢下的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存在嚴重的失衡,並不能處理好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係。最後,就業壓力的加大導致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的失衡現象比較嚴重,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選擇一個理想的專業並應用於實踐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而通過調研數據發現,大多數對於自己的專業並不充滿自信,這個比例綜合看來約有71%,也就是說,大學生認為現在自身所學的專業沒有優勢或者隻是一般,這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大學生的就業前景。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從思想上轉變就業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轉變大學生就業思想觀念的路徑
高校:創新教學理念,兼顧職業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麵對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高校從思想上要注重轉換思維,從高等教育發展的長久態勢來看,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夠順利完成,而高等院校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指導就業方向以及改革教育方法方麵有著重要的責任⑤。
首先,高等院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科學的就業觀,高等院校在引導教育學生時要從思想上進行把關,引導大學生要以科學的人生觀麵對就業形勢,使學生真正明白就業的真正目的。這就需要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機製,在大學課程的設置中,要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重點,通過思想政治課程讓學生對自身的就業前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可以說,從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是一個源頭上的把關,有利於引導高校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發揚奉獻中國夢的精神⑥。其次,要引導當代高校大學生的認知意識,正確處理好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從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來看,大學生過於追逐在富裕區域就業,對於一些貧窮地帶卻不願嚐試,同時,對於一些艱苦崗位不願奉獻,以待遇為第一位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高校要注重引導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精神的重要性,從而正確處理好就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最後,高校要注重培養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對於一些高等院校來說,麵對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高校由於過於注重就業率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從而造成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能力與品德不一致的現象,這無疑對解決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從高校層麵上來說,高等院校要以引導學生的就業思想為重點,建立一套完整的就業思想指導體係,從而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基礎。同時還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到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業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局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兼顧就業心理與就業方向的平衡。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主體就是大學生本身,而大學生在高校教育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發揮自身才華的過程。對於大學生自身而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方麵有利於自身就業前景的發展,另一方麵也實現了自身就業心理與就業方向的雙贏⑦。
首先,高校大學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就業心理,對於大學生自身而言,選擇一份稱職的工作是自身能力的體現,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路徑。從思想層麵上來說,大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就業思維,從心理上進行宏觀的定位,注重自身的客觀評價,不僅對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行宏觀的把握,對於自己的心理認知也要有一個全麵的認知,隻有這樣才能夠從心理層麵上對就業有一個科學的認知。其次,在把握就業方向上要服從客觀實際的現狀,由於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就業壓力的現狀十分嚴峻。對於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有一個正確的就業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大學生在思想上對就業方向有一個宏觀的規劃,從而為未來就業奠定基礎⑧。最後,平衡好就業現實與理想的關係⑨。對於很多高校大學生來說,理想化的就業並不一定是科學的,麵對就業壓力的困境,大學生自身有必要適應環境需求而做出改變,根據自身的特點重新定位,從而平衡好理想化就業與現實就業的關係。因此,對於高校大學生自身而言,隻有從思想上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解決就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