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積極與協會服務雙贏帶動。支部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共同組織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到鄰村、外地考察學習,達到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增長見識,學習循環農業、現代都市農業以及特色旅遊產業。通過合作社等村民自治組織為村民統一購買農用物資和農業生產資料、安排培訓、標準化種植、製作包裝、品牌銷售,實現產供銷一體化,使村民增收和黨支部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在解決實際困難上動腦筋,圍繞破解難題抓創新,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和引領發展躲不開、繞不過的難題和矛盾,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活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服務實效的創新品牌和服務載體,使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始終保持蓬勃生機。
此外,農村基層黨支部應廣泛征求村民意見,鼓勵群眾積極主動為自己所在社區發展獻計獻策,達成“解放思想多學習、致富光榮靠科技”的共識。因地製宜根據當地優勢資源製定社區發展規劃;探索現代都市綠色農業的教育功能,打造農業科普基地;較發達地區應向中高端的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把黨員幹部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放大,服務周邊村民。推進多元化工作模式,通過支部共建、對接,協會服務帶動,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拓寬銷售渠道,帶領村民增產增收。
建立健全係統體製機製,完善保障和激勵製度
農村基層黨組織位於行政體係的最末梢,是黨在農村工作的政治領導核心。當前在部分農村地區,黨務工作被誤認為是做虛事,普遍存在重經濟而輕黨務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部分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不斷完善製度機製及組織體係,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係統內部要素與外部環境的相互關係,不斷全麵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隻有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的係統體製機製以及基層黨員幹部的激勵政策製度,才能激活農村人才庫,實現農村人力資源的最優價值。
健全基層黨組織體係建設,完善製度保障體係。馬克思認為:“每種生產形式都產生它們所特有的統治形式、法權關係等等,製度就是對這些形式與關係的規範化表達。”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實現服務群眾工作常態化,必須要有製度化規範和保證。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的體製機製,根據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麵臨的新形勢,完善全局體係建設,構建政策設計方麵更好藍圖。同時,不斷改進黨在基層組織中的工作機製、服務製度、領導體製,形成加快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製度體係。大力推動和引導資金、技術、項目、人才等發展要素向農村基層傾斜,把辦實事、做好事的職能更多地交給基層實施。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強城鄉黨建、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等各方麵資源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完善基層黨員幹部考核激勵製度,激活農村人才庫。深化拓展農村基層幹部民主評議辦法,根據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兩委”幹部、無職黨員、流動黨員等身份特點和黨員年齡、身體狀況、工作實績等個人情況,對農村黨員幹部服務群眾日常表現和作用發揮進行差別量化評議,形成優勝劣汰評價機製,真正做到服務群眾有激情、庸散懶惰有警懲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同時,由於近幾年過度追求經濟,很多地區出現自然環境嚴重破壞現象,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農村基層幹部選拔評價體係,把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社區可持續發展,逐步納入到基層幹部評價指標體係中,在尊重民主的基礎上,選拔出最優秀的基層黨組織領導人。
創新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選拔和流通機製,優化基層幹部隊伍。努力打造培育優秀人才的土壤和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製,讓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能力強、學曆高的人走上村支部書記崗位。特別是要把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作為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結構的突破口,出台各種政策引導大學生村官通過競選走上村領導崗位,提高基層幹部隊伍整體素質。重視農村黨員幹部考察和升遷可持續性問題,對激活農村人才庫,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充滿活力的體製機製具有深遠意義。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村發展係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閆懷坤,趙珂:“淺析農村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人民論壇》,2013年第6期。
②孫強:“關於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黨建》,2013年第5期。
③《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頁。
④習近平:“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麵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第6頁。
⑤趙麗敏:“農村基層組織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人民論壇》,2014年第7期。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1頁。
責編/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