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基層路線理論與實踐(3 / 3)

注重工作方式,實現基層路線理論的根本目的。我們國家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不同,同時人與人個性化的發展也不同,要實現社會層麵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黨員領導就要注意工作方式,對待不同事情、不同的人要在相關法律法規為準繩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時我們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人民。我們進行基層路線理論研究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麵對複雜多樣的民眾問題,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以民眾作為發展的根本,構建相應的製度措施,維護和保障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基層路線理論對策研究

一切以群眾為核心,依靠並發展廣大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我們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群眾就是我們的根本。維護和保障民眾的切身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宗旨。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我們在發展中遇到的發展問題,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從此意義來說,以人為本是黨的基層路線的集中體現。我們堅持和發展走基層路線,依賴於民眾,所有的發展和成就都是為了更深層次地發展我國的經濟社會。此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在更好實施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基層路線理論,我們應做到以下幾方麵:

我們要將工作的出發以及落腳點都放在人民的切身利益上。人是一切之本,我們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是突破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國家富強文明的根本。同時,我們要看到,科學發展觀也是堅持“人”至上的。

在現今社會中,社會財富創造者是廣大工廠工人、農耕勞作農民和知識文化分子等,其有社會分工在內的所有勞動者。一個國家或者社會有競爭力就在於所有社會分工勞動者。科學發展觀內在核心中的人本理念,是所有工作的根本落腳點,是人們實現自己理想信念和社會價值的根本體現。我們始終要以廣大群眾的事情作為我們的首要事情,尊重和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和勞動創造力。

堅持以群眾切身需求為起點,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不斷緩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問題,把所有群眾的切身需求放在第一位;要在保障最廣大人民的需求基礎上,緩解社會各方麵的壓力和矛盾,社會的發展有時候不可能兼顧所有方的利益,必然會觸動利益的蛋糕,我們要敢於深入改革的深水區,突破利益的藩籬,同時兼顧和統籌地區和相關部門的和諧發展,建設穩定和諧社會,實現共產主義的共同富裕。社會分工不同,城鄉資源不均等多方麵的因素導致城鄉發展不相協調的情況仍然存在,我們要兼顧社會的最基本公平,保障人們的基本權益,使人民群眾的權利和義務都能夠得到保障和維護。我們要堅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維護社會發展穩定和諧的根本舉措,我們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等,關心人民群眾的冷暖。

我們要將科學發展觀實踐化,理解廣大民眾,知曉他們的期盼和心願,聽取民眾的聲音,以民眾現實需求當成我們貫徹實施科學發展的著力點。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調研,采集最基本數據,關心和維護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之所向。關心人民,同時我們也要看人民的“臉色”做事情,為民解憂解愁。我們注意到民眾若有意見的,就是我們需要加倍努力解決的方麵,真正建設服務型政府。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建黨之日起,我們就看到了民眾的力量,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我們才取得了現今的成就。麵對複雜多樣的基層現狀,我們要切實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以人為本,保護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還應做到,建立係統有效的法律法規,解決現實矛盾問題;讓民眾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決策中來,實現更大程度上的公正正義;通過新媒體融合等多種方式,創新政策宣傳和問題解決的方式方法,構建基層工作的新格局。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下,組織好最廣大人民,尊重並依靠最廣大人民,實事求是,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民眾訴求得到申訴、利益得到保障,最終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

(作者單位:集寧師範學院思政教學部)

責編/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