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基層路線理論與實踐(2 / 3)

我們開展基層路線就是為更好服務於民眾,要做到群眾利益不可侵犯,以民眾的利益為根本,這與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其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我們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們的科學發展觀和基層路線都是為了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現代化、實現富裕,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科學發展觀和基層路線的理論依據是一樣的,都著重在“人”,始終以人民為根本,做到人民群眾事情無小事、人民冷暖掛心間。我們也要看到科學發展觀和基層路線二者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堅持以馬列主義中國化為我們解決和處理現實問題的根本原則,科學發展觀就是我們在複雜社會問題背景下找到的有效辦法;基層路線依靠群眾,更是我們在麵對複雜多樣的基層問題時候切實可行的有益舉措。科學發展觀和基層路線,從根本意義上來說都是在維護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並以群眾的利益作為評判標準。

基層路線理論的實質是群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是“人”,二者是相統一的。

基層路線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基層路線理論在現今的實施大體上是穩定發展的,但是麵對複雜多樣的現實問題,我們仍有多樣的問題需要去解決和探索。我們應注意到基層路線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至關重要。基層路線理論在實踐過程中主要有“四風”情況嚴重,存在關門主義、主觀主義等問題。

“四風”情況嚴重。隻注重表麵工作,而不腳踏實地工作,上級來了大搞表麵文章,群眾有意見隻是表麵解決而不深入研究問題原因,貪圖虛無縹緲的名頭,一切都搞形式,迎來送往、瞞上欺下等的形式主義在目前的機關單位中也不無存在。少數領導幹部沒有責任心,對待民眾要求辦的事情置之不理或效率低下。貪圖享樂,不肯吃苦,到基層調研也要求豪華接待條件,安於現狀,追名逐利,沒有創新意識和心態等的享樂主義也很嚴重。機關等生活辦公條件好了,但是在很多方麵極度奢華,嚴重奢侈浪費,部分領導幹部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夠,一頓公務餐吃掉普通家庭半年的生活費等的奢靡之風也很盛行。大搞形式、官僚做派、貪圖享樂、豪華奢靡等四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在部分領導幹部中很盛行,造成嚴重的脫離人民群眾,使得基層路線理論不能得到貫徹實施,影響黨和幹部的形象。

存在關門主義、主觀主義等。在我們國家的現有政策製度中,普通民眾的利益表達沒有更好地進行製度流程化。社會各階層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普通民眾也沒有經過係統的法律培訓,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識,所以在民眾的利益受到侵犯時,大多數都訴求於相關部門的領導幹部。而相關部門推諉責任,讓原本非常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難解。民眾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保障和訴求,就造成了民眾的越級上訪、非法上訪等多種行為。上述情況的存在也是部分領導幹部關門主義盛行的集中體現,關閉了原本為民眾開放的大門,把群眾隔在門外,自己在屋內享樂。領導幹部關閉的不隻是有形的門,更是關閉了對民眾負責的門。

現有的機關主觀主義一方麵表現為命令主義,另一方麵表現在尾巴主義之上。把不切合實際發展的東西以行政手段強加到民眾頭上,不聽從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命令手段將超出實際的東西強加於民眾之上,主觀色彩嚴重,代替相關製度措施進行安排命令。此項的命令主義使得民眾承受不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嚴重影響黨員幹部和民眾的關係。尾巴主義也是偏離黨的基層路線理論。領導幹部在相關的政策措施方麵沒有跟上相應步伐,造成脫離了實際情況,而民眾相應覺悟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和深度,領導幹部不是社會建設的領導和促進者,而落在了後麵,成了民眾的尾巴。

關門主義、主觀主義是對於民眾的不負責任,更是違背科學發展觀念的,背離了領導幹部應有之義,脫離黨的基層路線,值得我們警惕。

基層路線理論在現今的發展研究思考

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實踐和研究基層路線理論,我們看到,現今的社會中有比較嚴重的官本位色彩,部分黨員領導以自己的獨斷專行代替相關部門的調查研究,下屬也唯領導是從,敗壞黨的形象和作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四風”盛行、關門主義及主觀主義等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國家和社會層麵的原因。要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地位,注重工作方式、實現基層路線理論的根本目的等多方麵進行研究思考。

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地位。在現今社會,我們堅持將人民作為施政和製度安排實踐的根本舉措,是黨將人民放在至上的體現。我們將基層路線理論付諸實踐,首先要厘清是為人服務還是人為我服務的辯證問題。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我們也一直在建立服務型的政府,黨的性質和宗旨告訴我們人民是我們國家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基層路線理論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事情的根本,這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和工作的前提。科學發展觀就是強調人是核心,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地位,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進行基層路線理論研究和探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才更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民眾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