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如何鞏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2 / 3)

鞏固互聯網意識形態主導權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運用傳統的封鎖、打壓方法已經無法解決意識形態多元化發展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好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化解阻力,抓住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

一是要在尋找基本共識的基礎上,運用多種途徑解決多元對立。在社會轉型時期,多元價值觀已成為常態,價值觀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表現得更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中,就必須使黨的意識形態具有包容性,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過去我們在解決多元價值觀對立的問題上有過一定偏差,實際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包容性問題應該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在社會轉型時期,應該在各種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最大共識,如果對於現在互聯網上和社會中存在的不同“聲音”視而不見,勢必會導致問題更嚴重,矛盾更惡化。所以,要想解決多元對立問題,就必須先找到對立點和共同點,運用多種途徑同化、轉化矛盾。

二是要貫徹網絡法製化管理,規範互聯網言論。法律是定紛止爭的理性工具,能夠通過程序化的方式解決各種意識形態領域的爭端,同時,法律思維也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工具,能夠引導人們減少非理性的觀念衝突,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們的共識④。近年來,網絡空間的亂象層出不窮:利用網絡造謠謾罵、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編撰消息,散布損害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甚至利用網絡收集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究其原因,其一,一部分網民是出於無目的狀態下隨意跟帖,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盲目發表言論。其二,極少數人惡意利用網絡散布損害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收集危害國家的信息。這些不法分子的目的很明確,即通過網絡詆毀黨和國家的形象,進而造成社會的混亂,達到顛覆政權的目的。其三,利用網絡達到個人目的。有一部分網民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微信、微博、網絡水軍等方法傳播信息,達成私利。正是因為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成為“自媒體”時代的發言人,加之網民法律意識薄弱,執法難度大等原因,所以網絡空間亂象層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麵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網絡行為。”

三是要培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引導社會正能量。互聯網有著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的優勢,要使網民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相契合,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素養的規範。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就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麵自由發展⑤。在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主導下,唯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框架下,人們的主觀意識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充分運用互聯網自身優點,在互聯網環境下引導輿論正能量,是推動社會風氣良性發展的必要補充。

鞏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的方法

在國際國內形勢不斷變化的當今社會,我們黨必須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對於轉型期意識形態提出的嚴峻要求做好充分準備,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針對互聯網的特點,運用多種途徑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將意識包容性與基本價值理念相結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隻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同時,隻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麵對日益變化的形勢,需要黨的意識形態在繼承主流性的同時更加具有包容性,要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體係,使其更能反映各個階層利益的訴求。同時,為了防止西方的“和平演變”,必須保持黨的性質和曆史使命不動搖,黨的基本價值理念和優良傳統在不變質的前提下與時俱進。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與社會結構多元化的要求,在包容和引領多元價值理念的同時,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