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1000×2000>930×2000,即200萬元>186萬元,顯然5年陸續賣出去為好。
如果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則:
每年賣掉400台,即:2000/5=400台。
每年收入=1000×400=40萬元
每年收入的40萬元折算成現值;
40萬×年金現值係數,即40萬×3.7908=1,516,320元。這樣一計算資金時間價值,降價立即賣出去為好。
上式中的3.7908,指每年年末收入等額年金1元,在年利率10%和5年的情況下,折成第1年年初的現值額。
這樣看來,186萬>1,516,320元
這批錄音機減價70元立即賣出後可得利潤額為:
930×2000-900×2000=6萬元。
如果這批錄音機不減價在5年內陸續賣出,折算成現值為1,516,320元,此數比成本180萬元小283,680元,此數額即為虧損。
結論,還是減價後立即賣出為好。這樣可賺6萬元,否則就會賠28萬多元。
13.什麼是產品稅?怎樣計算?
產品稅是對從事工業品生產、農產品采購、外貿進口的單位和個人,就其產品的銷售收入或購進商品支付金額征收的一種稅。產品稅征收範圍廣、稅源大;產品稅是價內稅,稅款是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產品稅按產品設計稅率,具有同一產品同一稅率,不同產品不同稅率的特點。
在《產品稅稅目稅率表》中,按產品設置了270個稅目,其中工業產品部分為260個稅目;農、林、牧、水產品為10個稅目。按稅目分別規定了348個高低不同的比例稅率和一個大型電力發電環節的固定稅額,最高的比例稅率為60%;最低的比例稅率為3%。產品稅的稅率設計原則,是根據產品盈利水平和企業的負擔能力結合起來考慮確定的。對一般產品,按各類產品銷售利潤的平均偏低水平設計,這可以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果。對少數產品,則根據國家經濟政策的需要,采取了從高定率或從低定率的做法,以發揮稅收的杠杆作用。
產品稅應納稅額的基本計算公式是:
應納稅額=計稅金額×適用稅率
其中,計稅金額=課稅產品數量×計稅價格
上式中的計稅金額即應納稅商品的流轉額,即工業品的銷售收入額,農產品采購支付金額,外貿進口商品總值等。
14.什麼是增值稅?怎樣計算?
增值稅是以增值額為課稅對象的稅收。所謂增值額,從理論上講,就是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額或勞務收入額扣除生產資料消耗或經營中的物質消耗後的餘額。用價值形式表示即是商品價值總額C=V=M中,由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V=M部分。
從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來看,增值額是這個單位的商品銷售額或勞務收入額扣除外購商品額(相當於物化勞動的價值)後的餘額。它大體上相當於該單位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增值稅的計稅辦法有以下兩種:
(1)扣額法。以下五類(甲類)產品采用“扣額法”:機械機器及其零配件、汽車、機動船舶、軸承、農業機具及其零配件。這五類產品由於種類繁多,結構複雜,而原材料、零配件的現行稅率又高低懸殊,采用“扣額法”。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產品銷售收入額-扣除金額)×稅率
上式中“扣除金額”中的扣除的項目包括:外購的原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件)、燃料、動力和計入產品售價內的包裝物的金額。
(2)扣稅法。以下七類(乙類)產品采用“扣稅法”:鋼坯、鋼材、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印染綢緞及其他印染機織絲織品、西藥。這類產品由於產品結構單一,扣除項目的現行稅率基本一致,采用“扣稅法”。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產品銷售收入額×稅率-扣除稅額
上式中,“扣除稅額”包括的項目原則上隻限於為生產這些產品所購入的零配件的已納稅金。
15.什麼是營業稅?怎樣計算?
營業稅是對從事商業、交通運輸業和各種服務業的單位和個人,就其營業收入征收的一種稅。
營業稅的納稅環節和計稅依據(即課稅對象)分以下幾種情況:
(1)從事商品零售的納稅人,在商品銷售後,以商品銷售收入額為計稅依據;
(2)從事商品批發、調撥的納稅人,在商品銷售後,以商品銷售額減去銷售商品購入原價後的差額為計稅依據;
(3)從事交通運輸、建築安裝、金融保險、郵政電訊、公用事業、出版業、娛樂業、加工修理業和其他各種服務業務的納稅人,在取得營業收入後,以營業收入額為計稅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