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價格策略(2)(1 / 3)

13.什麼是商品差價?

簡稱“差價”。同一商品由於流通環節、購銷地區、購銷季節或質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價格之間的差額。商品差價主要有以下幾種:

(1)購銷差價。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場、同一時間,購進價格與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商業企業在組織商品收購、調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流通費用和獲得一定的合理利潤。這部分費用和利潤必須在出售商品的價格中得到補償,這就構成了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為:

購銷差價=銷售價格-購進價格

購銷差價占銷售價格的百分比,叫進銷差率,計算公式為:

進銷差率=(銷售價格-購進價格)/購進價格×100%

(2)地區差價。同一時間、同一品種的商品因購銷地區不同而形成的價格差額。它是由商業部門為補償商品從產地運往銷地所支付的運雜費、商品在途損耗、經營管理費和稅金、利潤所構成。其計算公式如下:

地區差價=銷售地區價格-生產地區價格

地區差率=(銷地價格-產地價格)/產地價格×100%

(3)批零差價。同一種商品在同一市場和同一時間內,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批零差價一般由零售企業的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構成。其計算公式如下:

批零差價=零售價格-批發價格

批零差率=(零售價格-批發價格)/批發價格(或零售價格)×100%

(4)季節差價。同一種商品,在同一市場不同季節中收購價格或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它是因為生產和消費季節的不同而耗費的成本不同形成的;也有的是因為季節生產而常年消費的商品,需要支付一定的儲存費用形成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季節差價=銷售季節價格-生產季節價格

季節差價率=季節差價/生產季節價格×100%

(5)質量差價。同一種商品,在同一市場和同一時間內,因商品質量不同而形成的價格差額。質量差價的形成是因為不同的品質、等級、品種、規格、花色、式樣等在生產上需要耗費的不同勞動時間,以及生產技術條件、勞動熟練程度、原材料好壞、礦藏品位高低、栽培和飼養方法優劣、土地肥瘦、自然條件的差異等等。合理的質量差價體現了按質論價、同質同價、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原則。其計算公式如下:

質量差價=某商品(非標準品)的價格-標準商品價格

質量差價率=質量差價/標準商品價格×100%

按國家規定的質量差率計算比較品價格的公式是:

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質量差率)

14.什麼是按質論價?

按質論價就是按照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優劣分別製訂不同的價格或收費標準。即對商品或服務實行分等定價、同質同價、優質優價、次質次價、劣質劣價。

按質論價是國家和企業合理安排質量差價所遵守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對同種商品的各種不同質量,製定合理的質量差價,促進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2)工業品次要產地產品與主要產地相同產品進行比質比價,在硬比定價時,以主要產地產品價格為標準,按同質同價和按質論價原則,製定次要產地產品價格,以促進各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3)同一銷地價格平衡上,實行地區差價服從質量差價的原則,促進商品的合理流通,保護銷地消費者利益。

(4)在新產品作價上,按照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來定價,通過這種價格與生產成本對比,促進商品生產者生產成本低而又符合需求的新產品。

(5)在處理品作價上,要按照商品的殘損程度,根據既能使商品銷得出去,又能使國家或企業盡量少受損失的原則,來合理製定處理品價格。

按質論價是國家物價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這一原則,可以促進生產單位多生產質量好的產品和服務單位提高服務質量,以便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15.生產企業的產品定價應考慮哪些因素?

企業產品定價基本依據是產品的價值。產品價格是其價值的貨幣表現。產品價值是由生產產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因此,產品價格不是按企業生產該產品的個別成本來確定,而是按生產該產品的社會平均成本來確定。

產品價格=產品的社會平均成本×(1=成本利稅率)

在根據產品價值訂價的基礎上,產品價格還要考慮市場競爭、市場需求、產品質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