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乾隆扳指(2 / 3)

現在聽盧燦這麼一說,他已經很慶幸——如果他的博物館也請來李林燦這種國字號館長,怕是自己天天要和他爭吵——沒有古董售賣權,自己哪有錢繼續投資?

也隻有盧燦這種……傻缺或者說實力派,才能不停的往無底洞中填坑。

“那不一樣!稍後回去,我跟李老說清楚,這是我送給兩位的賀禮。他不會這麼蠻橫吧?”趙太來這次將盒子推過來,要堅決很多。

算了,再推辭就假了,“謝謝趙哥!”

剛好孫瑞欣端茶過來,盧燦拉著她坐下,未語先笑,拍拍這剔紅盒,開玩笑說道,“阿欣,這是趙哥送給我們的賀禮,一道看看。看完後你收起來,以後李老討要,可一定要頂住,別給他哦。”

阿欣很配合,點點頭,表情認真,“嗯!一定不能讓李老那惡霸搶走!我結婚,他都沒回來!稍後去找她算賬。”

許是身世原因,虎園三老,對阿欣的感官很好,她稍後還真有可能去李林燦那“撒嬌”。

她一句話反而把盧燦和趙太來逗樂了。

“咦,這是什麼魚?好有意思!頭上長角,那一雙眼好可愛哦。”

她手指的是這方剔紅盒中間的圖案《海魚圖》。

清朝的海魚圖案,萌死了。蓋因工匠們沒見過海魚,所製作圖案,道聽途說為主,因此所繪製的海魚,往往四不像。

就像眼前的這幅海犀牛,這種傳說中的外國生物,他們就更沒創作依據。於是,便在紅色錦鯉的身子上,加上一對牛角,一雙眼睛圓溜溜點有黑色瞳孔,兩側和背部加魚鰭,就構成萌死人的“海犀牛”!

盧燦上手端端,壓手,是銅胎剔紅,髹漆紅中泛紫,漆層較厚。盒蓋四角有淺弧,四周有梯線,淺壁,平底,上下為子母口扣合。

剔紅盒四周,刀刻的龍紋,其特征應該是乾隆年間的剔紅盒。

清代漆器上的龍紋在各時期的表現風格各異。清代早期的龍紋,額部較寬,臉部顯得較長,其上顎較短,下顎較長前伸,利齒外露,明顯“地包天”。其發或呈一大束,或呈幾束較為集中的飄飛狀,龍須細長。

乾隆時期,龍的包頭較大,額部凸起,其發細長,龍角明顯向後側張開。

清代中後期,龍頭顯得扁而短,龍發增多,兩邊平分向後飄飛。

不出意外,這方剔紅盒,應該是清代宮廷造辦處“油漆作”的真品,價值不菲。盧燦很像看看底款——造辦處出品的剔紅,一般都會留有底款。可惜,盒內還盛有物品,隻能先將東西取出再說。

雙手將盒子打開,盧燦一愣,繼而對趙太來搖搖頭,“趙哥,這禮物……太貴重!”

趙太來笑容有些得意,示意盧燦別說了。

阿欣探頭看看,是大戒指,不對,是玉扳指!一套七隻,躺在黃色綢布上,兩件白玉扳指、兩件碧玉扳指、一件漢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

盧燦逐一拿起來,迎著日光觀看。

這是乾隆扳指,其內側都有題款,分別是“謬琳”、“精謬”、“瓊據”、“殊珍”恰似瓊據”、“德美信堪師”、“沐古”。其中四件扳指上,還刻有乾隆的禦製詩兩句雙行:“環中內外光明瑩,一氣渾融萬裏涵”。

玉扳指又叫玉韘(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